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09 浏览次数:449次
作者:赵志明 作者单位:西安长庆油田职工医院,陕西 西安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8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期健康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数据。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通气功能分析对诊断COPD具有重要意义,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不同,可据此判断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通气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in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during acute stag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Data of 68 COPD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cute onset tha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06 ~ December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bservation group). Fifty health volunteers were also enrolled as control group. Indicators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of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Most indicator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0.01). Conclusions: Detection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which can be presented by some indicators, can help to diagnose COPD.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Lung disease;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由于没有良好的防治措施,其患病率、病死率逐年增高,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1]。本文就COPD急性加重期的肺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8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治标准[2]。观察组68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41~79岁,平均57.3岁;病程3~17年,平均9.8年。同时选取50例同期健康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2~78岁,平均58.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德国耶格公司肺功能测定仪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分析,瞩受检者采取坐位,检查前先吸入400 μg万托林,15 min后重复检查,连续检查3次,取3次检查的中间值进行记录分析。检查项目分别为深吸气量(IC)、第1秒用力呼出量(PEV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VC)、呼气中段流速(MMEF)、最大通气量(MVV)、呼气峰值流速(PEFR)及小气道功能测定(V50%,V25%)。试验前停用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6 h,长效β2-激动剂12 h,噻托溴胺48 h,缓释茶碱24 h。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0.01)。见表1。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通气功能分析比较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引起劳动能力丧失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该病起病隐袭,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有一段很长的潜伏期,所以往往官方统计会低估COP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美国,COPD的患病率在男性为4%~6%,在女性1%~3%;在成人55岁以上,COPD的患病率大约在10%~15%。2004年美国健康协会调查估计有1 400万成人患慢性支气管炎,2百万人患肺气肿。同年,在老年人(〉65岁)COPD的患病率为男性119%,女性97%。最近的趋势表明男性的患病率稳定下降,而女性患病率则在上升[3-5]。
COPD患者通常均伴有小气道狭窄现象,被认为是慢性炎症反应的结果。炎症部位有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也有纤维化改变[6]。水肿发生于整个支气管壁,使黏膜增厚,并延伸至支气管周围组织,包括小叶间隔、血管周围和就近的肺泡,支气管黏膜肥厚是充血、渗出、细胞浸润、组织增生等多种病理变化的综合结果,它导致了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从而严重影响了肺通气功能[7]。
肺通气功能测定曾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指南(GOLD)列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8,9]。其中深吸气量(IC)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肌等的病变,可使深吸气量减少而降低最大通气潜力。慢阻肺患者气道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故IC会明显降低;时间肺活量(FVC)指深吸气后用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用力肺活量,同时测定1、2、3秒时间内呼出的气量,并分别以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2秒用力呼气量(FEV2)、第3秒用力呼气量(FEV3)表示。临床上评定通气功能障碍主要用FEVl占FVC的百分比(即FEVl/FVC%),文中观察组FEVl/FVC%明显较对照组减少。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为测定气道阻塞情况的敏感指标。正常成年男性约3.36 L/s,女性约2.28 L/s,观察组平均值明显小于此标准。MMEF主要表示呼气流量随用力达到一定的限度后,尽管继续用力,但流量不变,与用力无关。因此,它的改变主要受小气道直径的影响,流量下降反映小气道的阻塞。慢阻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小气道阻塞现象,故MMEF为临床诊断COPD的敏感指标之一。小气道功能监测是测定≤2 mm的细支气管,是为了发现那些无症状的、用常规肺功能监测不能检出的细支气管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50%和25%肺容量时的呼出流量即V50%及V25%来反映小气道的功能状态,文中两组比较V50%及V2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同MMEF一样均为检测小气道阻塞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总之,肺通气功能测定是临床诊治COPD重要的一项检出项目,其对COPD临床诊断、严重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映等均有重要意义。因其操作相对简单、经济、方便,可推荐作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常规体检和筛查疑似病例之用[10]。
【参考文献】
1 陈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癌62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2): 84-8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217.
3 余国辉,陈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发展状况[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72-74.
4 翠霞,李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618-1621.
5 周新,徐卫国.提高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综合防治水平[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3):1.
6 王合荣,任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9,49(45):16-18.
7 朱银喜,申小青,李为春.25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5):445-447.
8 符琴,谭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4):112-113.
9 党强,仝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1346-1347.
10 戴晓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康复治疗[J].交通医学,2009,23(6):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