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呼吸道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形态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15 浏览次数:464次
作者:刘润芳,王新彩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河南洛阳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呼吸道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 以形态学方法观察5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呼吸道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及运动。结果 呼吸道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形态多样。结论 呼吸道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在临床检验中常被忽视或误认为致病性原虫,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致病性原虫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iliated cells in respiratory tract 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tracheobronchitis in clinical test. Methods To observe the ciliated cells of 50 patients with acute tracheobronchitis by morphological method. Results The ciliated cells had various forms. Conclusion Various forms of the ciliated cells are often neglected or mistaken as diseasecausing protozoon and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in clinical test
Key words:acute tracheobronchitis; ciliated cells; pathogenic protozoa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由柱状上皮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当气管、支气管、肺部发生急慢性炎症时可引起上皮细胞脱落并发生形态改变。由于其形态多样,以往文献对其形态较少描述,在临床检验中往往被忽视或误认为致病性原虫。本研究通过对5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呼吸道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观察,以探讨其形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患者为2004~2006年洛阳市某医院确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50例,年龄2~65岁。患者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出现刺激性咳嗽、咳黏液性痰,咳嗽逐渐加重,痰量增多呈白色黏液状。患者全身症状较轻,白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胸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
1.2 方法
1.2.1 直接涂片法 在洁净载玻片上先加1~2滴生理盐水,挑取痰液少许,涂成痰膜,加盖玻片镜检。
1.2.2 涂片染色法 用棉签挑取患者咳出新鲜痰液,均匀涂在玻片上,每人涂3~5张,将痰涂片平放,滴甲醇固定液,待玻片干后用Giemsa染色法染色。痰液直接涂片和染色后涂片采用光学显微镜高倍镜观察。
2 结果
2.1 形态学观察 Giemsa染色涂片,光学显微镜放大40×观察可见细胞质呈紫红色,细胞核为紫蓝色,纤毛被染成淡紫红色。细胞形态多样,有柱状,核大而圆,位于细胞底部,纤毛刷状(图1、图2);锥状,顶端宽平且表面有密集的纤毛,底端似豆芽根,核位于细胞中下部(图3);圆形或近圆形(图4、5、6);葫芦状(图7、8),该形状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是细胞在退变过程中某部呈环状缩窄形成;无核纤毛或无纤毛与胞质残体(图10、11、12),该形态是细胞在衰亡过程中横断形成。采用显微测微尺测量所观察到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大小,细胞为(5~8)×(30~45) μm,胞核为(5~8)×(5~11) μm,纤毛长度为8~10 μm。2.2 细胞运动的观察 单个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运动活跃,随纤毛快速摆动而泳动,多个连接在一起脱落的纤毛细胞成和谐的颤动;无核纤毛仍可随纤毛的缓慢摆动而震动。运动时间在2 h以上。
3 讨论
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在炎症病变时其形态改变以往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的柱状或锥状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符合脱落正常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1];圆形、近圆形、葫芦状、无核纤毛或无纤毛与胞质残体均属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在衰亡过程中的退变,符合文献报道的变性纤毛细胞的特征[2]。
近年关于蠊缨滴虫感染人体的报道增多[3-6],蠊缨滴虫在分类上属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超鞭毛目,缨滴虫亚目,缨滴虫属,是一种昆虫(白蚁、蟑螂)体内寄生虫,其感染人体的机制尚不清楚。有人推测可能为蟑螂分泌物污染食物或粉尘而被人吸入气道而感染人体[7]。虫体可塑性大,运动活跃,滋养体呈梨形,体长约20~30 μm,前端有一丛长短不一而对称如缨的鞭毛。由于其形态与衰亡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相似故临床上常不易分辨。单个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活跃,可存活2~9 h以上[2],笔者观察到的脱落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运动2 h以上与其相符合,而且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断裂形成的无核纤毛体仍可运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痰液化验过程中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运动方式,区分是脱落、衰亡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还是致病性原虫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善友,王则盛,黎辉.临床实用细胞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6-98.
[2] 苏震伦,孙燕荣,杨伟炎,等.鼻黏膜细胞的分离及观察[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4):203-205.
[3] 王辉萼,章金荣,舒美智.上颌窦蠊缨滴虫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6(4):170-172.
[4] 姚国忠,程守科,常正山.支气管蠊缨滴虫感染1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8):501-507.
[5] 杨懿平,董惠芳,王如凤.痰内发现蠊缨滴虫1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35.
[6] 王泳,唐政,季曙明,等.肾移植术后肺部蠊缨滴虫感染[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6,15(2):130-135.
[7] 陈树鑫,孟朝霞. 人呼吸道发现蠊缨滴虫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