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雾化吸入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2-02-08  浏览次数:456次

  作者:周永瑞,谭永福)  作者单位:成都,武警四川消防总队医院

  【摘要】目的比较雾化吸入西咪替丁、舒喘灵、α-糜蛋白酶与静脉注射合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西咪替丁、舒喘灵、α-糜蛋白酶三者联合局部雾化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为主,疗程均为7d。对两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临床缓解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6.7%,哮喘症状、肺功能 FEV1、喘息程度等临床表现以及副作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雾化吸入西咪替丁、舒喘灵、α-糜蛋白酶与静脉注射合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支气管哮喘两组均有效,但前者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又经济,值得推广。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静脉注射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但静脉用药价格昂贵,全身副作用多且易形成依赖,而西咪替丁、舒喘灵、α-糜蛋白酶联合局部雾化治疗,见效快、用药量少、全身副作用小,可使激素依赖者减少激素用量或脱离激素。本文就三者联合应用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与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作一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 60 例 ,病程 1 个月~30年 ,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 30 例 ,男 17 例 ,女 13 例;10~17岁8例 ,18~60 岁 15 例 ,61~75 岁 7 例 ,平均年龄 43 岁。病情程度:轻度6例 ,中度16例 ,重度7例 ,危重度1例 ;对照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12~17岁6例 ,18~60 岁 18 例 ,61~75 岁 6 例 ,平均年龄41岁。病情程度:轻度5例 ,中度15例 ,重度 8 例 ,危重度2例 。 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低于预计值的8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病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1~2 L/min),静脉给予氨茶碱0.5 g/d,依病情选用对病原体有效抗菌药物静脉滴注以及补液等治疗。治疗组雾化吸入西咪替丁0.4+舒喘灵2ml+α-糜蛋白酶1ml +生理盐水2 ml,每日3次,每次20 min;对照组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80 mg/d,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150 ml 静脉滴注(有糖尿病者,换用0.9%生理盐水150ml,下同),每日1次,2组均 7 d 为1疗程 。第1次用药前和第6天测FEV1并记录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肺功能、肺部体征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无喘息,肺功能 FEV1 (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增加量 > 35 %;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偶有喘息,无哮鸣音或仅有咳嗽,不影响活动,肺功能 FEV1 增加范围 25 %~35 %;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喘息程度介于显效、无效之间,有散在哮鸣音,肺功能 FEV1 增加范围15 %~20 %;无效: 不能平卧和活动,两肺布满哮鸣音,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FEV1 测定值未改善或反而加重[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SCU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使用安全,且费用较低,见表1,表2。表1 雾化吸入后两组症状体征比较 表2 雾化吸入后两组FEV1比较

  3 讨 论

  3.1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3]。我院采用雾化吸入西咪替丁、舒喘灵2ml、α-糜蛋白酶、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对改善临床症状取得了满意疗效。西咪替丁为H2 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为: (1)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可拮抗部分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气道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分泌亢进 ,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和炎症渗出,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有效缓解哮喘症状[4]; (2)可明显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分泌白介素 - 2(IL - 2) 、白介素 - 10(IL- 10)和γ干扰素 (INF) ,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能力[5]。

  3.2 哮喘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或抗过敏治疗,沙丁胺醇能兴奋β2受体,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强,松弛平滑肌,增强气道纤毛运动,促使分泌物排除,从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疏通管道,改善通气功能;沙丁胺醇还能减少微血管渗出,调节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故有抗炎和降低气道高反应的作用,而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较弱 ,所以临床用药较为安全。使用糜蛋白酶吸入治疗能迅速分解变性蛋白质,有抗感染及防止局部水肿的作用[5],患者不仅能在短期内直接地改善小气道功能,同时对反复气道重建所造成的气道狭窄也有控制和恢复作用。电驱动雾化器使药液雾化成 4μm 大小的微粒 ,可直接、均匀、快速地达到微细支气管及肺泡 ,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升高,小剂量药物即能起相当于全身较大剂量用药的疗效。

  3.3 三者联合应用有较强的互补协同效应,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本文结果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三者联合雾化吸入的治疗组,与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对照组,从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以及FEV1进行比较,其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但前组疗效快,用药量小,毒副作用少,反应轻微,患者均能耐受,因此避免了使用激素而给全身带来的一系列临床反应,从而也降低了对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和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并有助于解痉平喘,消除水肿、湿化气道、利于痰液排出。从本组的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用药量小、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符合我国哮喘防治指南和全球哮喘协作创议精神,故笔者认为三者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可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病学组[J].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3 ,42(11) :817.

  [2] 中华医学会哮喘病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 (5):261.

  [3] 邓伟吾.实用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48~349.

  [4] 江山平,刘启良,梁永康.雷尼替丁对支气管哮喘伴有胃食管反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 ,19(1) :60.

  [5] 张 斌,刘静野,罗迪青.西咪替丁的免疫调节[J].中国药房,2008,19(1):60~62.

  [6] 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M].第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78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