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剂量复合剂抗痨药治疗初治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2 浏览次数:404次
作者:范怀玉,李爱英,王晓平,范洁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传染病医院(范怀玉、李爱英);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王晓平);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范洁)
【摘要】 目的 评价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抗痨药异福酰胺片(菲苏)和异福片(菲亭)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1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HRZE/7HR)和对照组(2HRZE/7HR),观察其痰菌转阴率、X线病灶改变、空洞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6.3%和84.6%;满疗程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8.8%和97.4%;胸部X线片明显改善,治疗组显效率62.5%,对照组61.5%;治疗组有效率98.8%,对照组97.4%;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空洞闭合率为92%(24/26),对照组空洞闭合率为87%(20/23);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10.8%(9/83),对照组14.3%(12/84),其中治疗组3例退出治疗(肝功能异常2例、头痛1例)。对照组6例退出治疗(肝功能异常3例,关节疼痛尿酸增高2例,白细胞下降1例)。结论 FDC抗痨药菲苏和菲亭是一种服用方便、高效安全、易被患者接受的抗结核首选药物。
【关键词】 固定剂量复合剂抗痨药,初治菌阳肺结核,服用方便,高效安全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化疗的成功有赖于高效、合理的联合化疗方案及患者的依从性。目前结核病疫情的严重性不但表现为感染率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同时还表现耐药率高。为防止单一药物治疗造成耐药,WHO和国际防痨肺部疾病委员会推荐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剂(FDC)[1,2],并以此作为控制结核病进行卫生干预的重要手段。我们对固定剂量复合剂(菲苏/菲亭,华北制药厂生产)与常规联合化疗方案(2HRZE/7HR)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我院住院X线胸片或胸部CT证实有活动性结核病变的初治(未曾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或用药不足个1月),经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确定抗酸杆菌阳性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与对照组(84例)。因各种原因退出试验组9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6例),可评价疗效158例(治疗组80例,对照组78例)。其中男97例,女61例;平均年龄42.5岁。病变范围占据1~2个肺野108例,3~4个肺野46例,5~6个肺野4例。有空洞者49例,其中有1~2个空洞者42例,有3~4个空洞者7例。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无糖尿病、精神病、癫痫病,非孕妇和授乳者。2组年龄、性别比、药物治疗、占据肺野数、有空洞血及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2种固定剂量复合剂药物组成:异福酰胺片(菲苏):每片含利福平(R)120 mg、异烟肼(H)80 mg、吡嗪酰胺(Z)250 mg;异福片(菲亭):每片含R 300 mg、H 150 mg。
1.2.2 治疗方案:①治疗组:固定剂量复合剂,异福酰胺片(菲苏HRZ)和异福片(菲亭HR)(2HRZ+E/7HR);②对照组:2HRZE/7HR。
1.2.3 用药方法:①治疗组:菲苏口服。于早饭1~2 h或晚饭后2 h服用,1次/d。体重40~49 kg者,4片/次;体重≥50 kg者,5片/次。联合乙胺丁醇(E)750 mg连续用药2个月。菲亭于早饭前1~2 h或晚饭后2 h服用,1次/d,2片/次。连续用药7个月。②对照组:H 300 mg+R 450 mg+Z 1250 mg+E 750 mg。于早饭1~2 h或晚饭后2 h服用,1次/d。连续用药2个月。H 300 mg+R 600 mg。于早饭1~2 h或晚饭后2 h服用,1次/d。连续用药7个月。
1.3 观察项目
1.3.1 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按《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痰涂片抗酸染色3次镜检找抗酸杆菌,痰标本接种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并进行菌型鉴定,以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治疗过程中每个月复查痰涂片3次找抗酸杆菌。
1.3.2 X线检查: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2个月和疗程结束时拍摄X线胸片或胸部CT片,观察结核病灶和空洞吸收情况。
1.3.3 生化检查:治疗前和治疗中每个月检查1次血、尿常规、血沉和肝、肾功能。
1.3.4 详细进行临床观察,按时记录给药情况,及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细菌学标准[3]:每个月复查,痰涂片3次分别记录治疗1、2、3、5、7个月及疗程结束时痰菌转阴率。以连续2月痰菌阴性且不再复阳为转阴。
1.4.2 X线影像学标准[4]:评定方法按照1982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肺结核化疗疗法》中有关规定评价疗效。病变范围以所有病灶相加后占有的肺野数计算。明显吸收:病灶吸收≥原病灶的1/2;吸收:病灶吸收<原病灶的1/2;不变:病灶无明显改变;恶化:病灶扩大或播散。全部吸收+显著吸收为显效;显效+吸收为有效。
1.4.3 空洞吸收评价标准:①空洞闭合;②空洞缩小:空洞缩小≥原空洞直径1/2;③不变:空洞缩小或增大<原空洞直径1/2;④增大:空洞增大>原空洞直径1/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 120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痰菌转阴情况 治疗组治疗1个月时痰菌阴转率32.5%(26/80),治疗2个月时痰菌阴转率65%(52/80),治疗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86.3%(69/80),满疗程时痰菌阴转率98.8%(79/80);对照组治疗1个月时痰菌阴转率32.1%(25/78),治疗2个月时痰菌阴转率62.8%(49/78),治疗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84.6%(66/78),满疗程时痰菌转阴率97.4%(76/78)。2组痰菌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灶变化情况 治疗组显效率62.5%(50/80),与对照组的61.5%(4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8.8%(79/80),与对照组的97.4%(76/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空洞吸收情况 疗程结束时有空洞的肺结核患者均经过胸部CT检测证实。治疗组26例含有空洞的患者全部闭合24例,空洞闭合率为92%(24/26),对照组23例含有空洞的患者全部闭合20例,空洞闭合率为87%(20/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良反应 全部病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头痛、关节疼痛(尿酸升高)、白细胞下降。治疗组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9/83);对照组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12/84)。治疗组中退出治疗3例(肝功能异常2例,头痛1例);对照组中退出治疗6例(肝功能异常3例,关节疼痛尿酸增高2例、白细胞下降1例)。另外治疗组恶心3例,食欲下降1例,便秘1例,腹泻1例,经对症处理及调整服药时间好转;对照组恶心3例、呕吐1例、食欲下降2例,经对症处理好转。
3 讨论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抗结核化学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大部分结核病患者被彻底治愈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联合、间断用药及管理不善等因素,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5]。耐多药结核菌的传播,已成为全球结核病急剧上升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日益增多,对全球结核病的控制造成了严重威胁[6]。为防止单用抗痨药物治疗而造成耐药性的产生,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肺病联合会推荐使用FDC代替单药联合作为结核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由H、R、Z或加E及H、R组成的固定剂量复合剂,使化疗方案合理规范,便于规律用药,简化了治疗程序和药物供应管理,便于执行DOTS策略确保化疗成功,并防止了耐药的发生[7]。本研究将国产FDC同常规联合化疗方案(2HRZE/7HR)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显示:(1)FDC在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闭合率方面同常规联合化疗方案均无显著性差异,证明FDC在抗结核作用方面与常规联合化疗方案具有同等的疗效;(2)2组均有肝功能损害或胃肠道反应的病例,经对症及保肝治疗后好转和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如头痛、便秘、腹泻等偶有发生。以上结果显示FDC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服用方便,尤其适合老年患者、不会因单用抗痨药物而产生耐药。
总之,FDC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痰菌阴转率高,依从性好,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更加适用,便于做到DOTS管理,防止因单用抗痨药物而产生耐药。使结核病控制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7]。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Antituberculosis regimens of the chemotherapy.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committee on treatment of the Internationnal 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 .Bull Int Union Tuberc Lung Dis,1998,63:6064.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uberculosis Program.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guidelines for national programmes.Geneva:WHO,1993.
3 Fox W.The current status of 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Bull Int Union Tuberc,1978,53:268270.
4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化学疗法.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2,6:381385.
5 赵良义,谢晓燕,邵艳新.常用抗结核病的统计分析.河北医药,2004,26:901902.
6 李拯民,王苏民.耐药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172.
7 初乃会,高孟秋.国产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近期效果观察.中国防痨杂志,2004,26:34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