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过程中心理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1-06-20 浏览次数:397次
作者:董洁,江有琴,徐永银 作者单位:200081 上海,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呼吸内科(董洁、徐永银),护理部(江有琴)
【关键词】 呼吸机
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提高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成功率。42例撤机患者分为2组,对比观察给予心理护理与否患者对撤机的耐受程度、撤机成功所需次数、撤机全过程所需时间的变化。21例接受心理护理患者的撤机成功率较参照组有明显提高。评估呼吸机依赖患者,了解造成撤机失败的心理因素,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为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减轻恐惧,促使患者尽早脱机康复呼吸机依赖;心理护理;机械通气;呼吸衰竭R471B0175-03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常用措施,疗效显著,而随之产生的呼吸机依赖便成为临床机械通气治疗时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通过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发现不同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职业等因素均影响患者对撤机的依赖程度从而对撤机产生不同程度的疑虑、恐惧等心理反应,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通过在撤机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予以适当暗示,患者均成功撤机,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科室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后符合呼吸机依赖标准病例4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58~86岁,平均年龄72.0岁,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例其余均为经鼻面罩方式。呼吸机依赖判定标准为:应用呼吸机≥72 h,脱机后情绪激动,动脉血气异常,血压增高>20 mm Hg,心率增快>20次/min,呼吸频率增快,可伴胸闷、大汗等[1]。
1.2 方法
将42例患者分为2组。A组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72.1±14.1)岁;B组21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72±13)岁。2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撤机时采用常规护理;B组撤机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并予以适当暗示。对2组患者机械通气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患者对撤机的耐受程度、撤机成功所需次数、撤机全过程所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撤机情况统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在撤机耐受程度、撤机成功所需次数、撤机时间等方面均要优于或少于对照组。表1 2组患者撤机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3.1 撤机时患者产生依赖的心理因素
3.1.1 负性情绪 患者被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会因为病情
危重、环境改变以及机械通气后带来的不适而感到紧张、焦虑。多次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认为反复使用呼吸机是自己病情严重、难以治疗的表现,对撤机悲观失望,甚至恐惧,从而影响顺利撤机;在撤机的过程中,患者会因为害怕呼吸停止而更加紧张,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增加氧耗量,这也会影响撤机的进行;还有不少患者由于治疗时间长,病情不断加重,对治疗彻底失去信心,在撤机中不配合,甚至放弃治疗。
3.1.2 知识缺乏
通过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得到纠正,主观感觉舒适,认为呼吸机保障了自己生命安全,担心撤机后危及生命,故在脱机过渡期间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呼吸、心率等增快,但SaO2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无明显改变,形成脱机困难假象。
3.2 护理措施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主管护士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后,指导患者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如让患者点头、摇头或眨眼回答问题,或采用书写和手势方式,了解患者对撤机的主诉,掌握其内心感受;撤机前,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沟通,告知撤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与其握手以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能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使患者感受到被理解与被同情,从而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其老年及女性患者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3.2.2 提高患者依从性
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给患者的情绪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治疗时严谨认真、熟练规范的操作可获得患者的认可,增加其依从性。撤机前,主管护士协助患者主动或被动康复锻炼,指导患者每天缩唇腹式呼吸2 h,以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以及增加膈肌和腹肌活动,改善呼吸功能;撤机过程中主管护士看护在患者身边,观察患者变化,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告知患者各项监护指标均属正常范围以鼓励患者。
3.2.3 选择合理的治疗环境
撤机困难患者对疾病敏感多疑,嘱医护人员及家属不得在患者床边谈论病情;撤机在1~2名家属的参与配合下进行,既可避免人多影响正常的治疗护理程序和效果,又可因家属在场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便于护患交流。撤机时,可以适当播放轻音乐使患者放松;撤机多次失败者可在停机时仍打开呼吸机接模拟肺,让患者听呼吸机的声音,可缓解停机时出现的精神紧张、呼吸急促、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症状[2]。
3.2.4 针对个体心理特点予个性化心理护理
呼吸机依赖患者因习惯呼吸机辅助呼吸而不愿意撤机,主管护士应当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机械通气的利弊,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的正确认识。经常给予患者被动的四肢运动,鼓励其主动举起双臂做前、后、上、下的运动,在锻炼呼吸肌的同时唤起患者对自主能力的渴望,并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3]。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担心不能拔除气管插管,在撤机的过程中,即使不适也要坚持停机。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向其讲明循序渐进撤机的重要性,否则如造成呼吸肌疲劳,会使撤机更加困难[4]。
3.2.5 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即医护人员把撤机的目的、步骤向患者讲清楚,取得患者的合作,在此过程中,患者不经逻辑思考,直觉地接受医护人员灌输的观点,不加批判地接受医护人员的指示,从而帮助患者撤机。医护人员在掌握患者心理的基础上配合积极的语言暗示,调动患者的良好情绪,调整和恢复其紊乱的植物神经功能,使不适症状减轻或改善。尤其对于心理恐惧的患者,应当向患者说明其肺功能指标已恢复正常,讲明长期机械通气的副作用,介绍相同患者战胜疾病、康复出院的事例,帮助患者树立撤机信心。
3.2.6 充分利用亲属的情感支持作用
亲属的积极参与能够增强患者信心。主管护士多向亲属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给患者适当的生活照顾,放宽探视制度,增加探视时间。在撤机前与患者亲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导亲属在撤机过程中协助患者放松,分散其注意力。
3.3 总结
在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过程中,尤其针对心理恐惧的患者,暗示疗法和心理护理相结合起着重要作用。心理治疗的关键在于解决思想矛盾,消除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暗示疗法是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作用不容忽视,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行为、护理措施,常起到积极或消极的暗示作用。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暗示疗法的研究,把积极的暗示运用于机械通气撤机护理中,从而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心境,有利于撤机的成功及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恩华.单病种整体护理及质量评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3.
[2]孙琼.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机脱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2):79-80.
[3]董诗圆,蒋红.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失败病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31-32.
[4]张华,王慧.呼吸机依赖病人撤机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4,9(6):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