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肾纳气法治疗肺心心衰50例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1-03-28 浏览次数:412次
作者:陈有智 作者单位:长葛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长葛 461500
【关键词】 固肾纳气法;慢性肺心心衰;临床体会
笔者自2000年至2007年运用自拟固肾纳气汤治疗慢性肺心心衰50例,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根据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标准,全部经心电图、胸片、心透超检查确诊为肺心心衰。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岁~50岁者9例,51岁~60岁者15例,61岁~70岁者16例,70岁以上者10例。病程10 a~30 a,平均13 a;就诊时均有呼吸道感染和右心功能不全,其中心功能I级15例、II级26例、III级9例。心衰病程:1 a以下者7例,1 a~5 a者35例,5 a以上者8例。
2 临床症状和体征
所有病例均有咳嗽、气喘、心悸、呼吸困难,甚则不能平卧,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浮肿,两肺可闻及湿陛啰音等。
3 观察治疗
3.1固肾纳气汤
组成与加减:炮附子l0 g、西洋参6 g、黄芪30 g、肉桂6 g、蛤蚧粉6 g、泽泻15 g、丹参15 g、炙甘草6 g。有郁热咳嗽者加黄芩、白果、葶苈子;脾虚加白术;胸憋胀痛者加瓜萎、薤白。病情较为严重者配西药抗感染,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
3.2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均进行心电图、心彩超、胸片检查。
3.3用药方法
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7 d为一疗程,连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
4 治疗结果
4.1 治疗标准
显效:咳嗽、紫绀等症消失,啰音消失或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II级以上;好转:各项症状有所减轻,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改善不足I级。
4.2 临床疗效
经2个疗程治疗,显效34例占68%,好转12例占24%,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5 典型病例
章某,女,65岁,1998年4月26日入院,患慢支、肺气肿、肺心病10余年。诊见:气喘伴咳嗽,动则尤甚,心悸胸闷,端坐呼吸。双下肢浮肿,纳呆腹胀,溺短,舌质淡胖偏紫暗,苔白,脉细弱偏数无力。体检:呼吸26次/min,血压14/l0 kPa。口唇紫绀,呼吸急促,高枕卧位。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散在干啰音,右下肺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尖搏动剑突下可见,心率100次/min,律尚齐,肝颈回流征阳性,双下肢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X线胸片示:慢支,肺气肿,心电图提示:电轴显著右偏,肺型P波。西医诊断:慢支合并感染,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II级。证属肺肾两虚、肾不纳气、阳虚水泛、水血互结。治以补肾益肺纳气,泻肺平喘,活血利水。处方:炮附子12 g(先煎)、肉桂6 g(冲)、丹参15 g、蛤蚧粉6 g、西洋参6 g、葶苈子15 g、黄芪30 g、苏子:l0 g、车前仁30 g、泽泻12 g。服7剂后气喘水肿基本消失,双肺未闻及啰音,能平卧入睡,心衰得以控制。尔后,守上方以胎盘粉、蛤蚧粉等调治1月,诸症消失,出院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6 体会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病情一般较重,且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心悸”、“喘证”、“痰饮”等范畴。病位在心,关乎肺肾脾诸脏,其主要病机是心肾气阳虚衰,阳损及阴、痰饮阻肺、肺气不足,气虚则无力运血则血脉瘀阻,阳虚则水饮泛滥,凌心射肺。故每兼挟血瘀水饮之证。乃虚实挟杂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在扶正固本,标本同治,以益气温阳,固肾纳气,活血化饮为基本治则。主方以炮附子温补心肾,振奋阳气,配肉桂补肾纳气,人参、黄芪补气扶正为主药,葶苈子清肺平喘,丹参活血化瘀,泽泻、车前子利水化饮,蛤蚧滋补肺肾,全方合用具有补肾纳气,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之功效。根据药理研究,葶苈子具有强心功能;丹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车前子具有强心利尿之专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故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