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26 浏览次数:459次
作者:肖文联,甘志高,胡洋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 了解HIV/AIDS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情况。方法 对49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低,以静脉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腹泻也常见;体检中常见消瘦、面色灰暗、紫绀。X线表现:病灶位于两上肺野多见(44.90%),多有肺门淋巴结肿大。PPD阳性率低(34.69%),完成抗结核疗程率低,治疗率低,病死率高。结论 HIV/AIDS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监管困难。
【关键词】 HIV/ AIDS 结核 肺 预后
我国HIV/AIDS患者中并发肺结核相当普遍,据报道[1],HIV感染可使肺结核的发病率增加30倍,艾滋病1/3死于结核病,为了进一步提高TB/HIV双重感染的认识,笔者对我市2007年收治的49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中,男37例,女12例,年龄27~78岁,平均37岁,在职10例,农民12例,其他27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7例。HIV感染/AIDS诊断标准:患者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HIVAb检测阳性后,再将患者血清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确认。肺结核诊断标准以1999年出版的“现代结核病学”为准[2]。
1.2 感染途径 静脉吸毒38例(77.55%),性接触11例(22.45%),既吸毒又性接触5例(10.20%)。
1.3 临床表现 发热42例(85.71%),咳嗽35例(71.43%),胸闷气促25例(51.02%),腹泻10例(20.41%),体格检查中呈明显消瘦44例(89.80%),呈面色灰暗,口唇紫绀24例(48.98%),可闻肺部湿罗音7例(14.29%)。
1.4 影像学(X线表现) 49例中,8例(16.33%)为粟粒性肺结核,41例(83.67%)为浸润性肺结核,有胸腔积液者8例(16.33%),病变以两上肺为主22例(44.90%),两肺中下肺为主18例(36.74%),两上中下肺野均受累13例(26.53%),两肺均为淡片状模糊形状不一,分布不均,肺门淋巴结肿大24例(48.98%),空洞形成6例(12.25%)。
1.5 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PPD)实验阴性32例(65.31%),阳性17例(34.69%),痰涂片检查或痰培养阳性25例(51.02%),阴性24例(48.96%),49例均为确认HIV/AIDS阳性,CD+4<100/mm3 25例,CD+4 100~300/mm3 24例。
2 治疗与转归
经确诊为AIDS合并肺结核后,49例患者均用2HREZ/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及用司他呋定、拉米呋定、奈韦拉平等组合抗病毒治疗,结果半年内完成6个月抗结核疗程21例(42.86%),治愈12例(24.45%),好转5例(10.20%),1年内病死8例(16.33%)。
3 讨论
在HIV/AIDS流行情况下,结核病的疫情更加严重,其原因是结核病与HIV/AIDS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HIV/AIDS由于CD+4细胞的大量破坏,导致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临床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免疫功能低下的并发症。肺结核是HIV/AIDS患者主要机会性感染之一,往往是其首发并发症[2],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而肺结核促使HIV/AIDS自然病程进展加速,病情恶化及死亡,此类病人常常表现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症状较重,多呈消瘦、缺氧状态。X线表现不典型,病灶多位于中下肺野,粟粒性肺结核多见,明显高于HIV阴性患者[3],胸腔积液多见,多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此类病人,由于免疫机制受到限制,约近60%以上的病人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反应[4],AIDS患者的PPD试验阴性不能排除感染结核菌的可能,对明显活动性病变的肺结核患者PPD试验阴性可做为提示有合并HIV感染可能的参考条件。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这两种疾病要同查同治,由于对AIDS合并肺结核病人在进行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中产生副作用多,中断治疗多,再加上此类病人静脉吸毒占绝大多数,督导管理十分困难,很多不能作规则、全程抗结核治疗,导致肺结核治愈率低,病死率高。因此,对此类病人治疗要加强督导,动员家庭、社会支持,尽量保证规则、全程抗结核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拯民.艾滋病和结核病[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2):134-136.
[2] 李跃明,杨凤娥,陈日挺,等,成人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析[J].中华呼吸与结核病杂志,2004,27(7):493.
[3] 黄建生,沈梅,孙亚玲,等.上海市肺外结核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0):606-608.
[4] 何家荣.实用结核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