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7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7  浏览次数:468次

  作者:吴艳,陆国础,卞 涛,汪家坤,崔小川,庄少侠,惠复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无锡214000)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PAP) 的临床特点、确诊方法,全肺灌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三通管连接于双腔气管插管的灌洗侧肺的接口上,一端连于1 500 ml装的灌洗瓶,另一端与回收瓶相连。将37 ℃ 500 ml生理盐水缓慢灌入肺中,反复灌洗直至回收液变清。每次灌入及回收时充分拍打胸壁,使肺泡腔内磷脂蛋白样沉积物松动脱落。结果:全肺灌洗后PaO2 显著提高。5例症状和胸部CT表现有所改善。1例未经治疗病情自行缓解。结论:X线、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发性PAP,肺组织活检是确诊PAP 的最可靠手段,全肺灌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气交换功能。

  【关键词】 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 全肺灌洗;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肺泡蛋白沉着症(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 是以慢性肺泡沉着大量不定形的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i Schiff ,PAS) 染色阳性的蛋白质类物质为特征的少见慢性弥漫性肺部疾病。现对本院自2003~2009年来收治的7例确诊为特发性PAP患者病史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例,男6例,女1 例;年龄31~64岁,平均44.21岁。2 例有吸烟史,平均150支/年,无特殊职业暴露史。均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咳嗽7 例,咳痰7 例 ,伴有发热3例,活动后呼吸困难 6 例。肺底闻及少量湿罗音2 例,消瘦2 例,乏力7 例 。

  1.2 辅助检查 (1)X线表现:5 例胸片显示双侧中下肺斑片状、结节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中间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以肺门附近较多,呈碟翼状。2 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结节影和网状影。胸部CT检查:7 例两肺可见弥漫性细网格状磨玻璃影,呈“地图”样分布,部分实变,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并见小叶间隔增厚。4 例有实变影与小叶间隔增厚交织形成“铺路石”样改变;(2)实验室检查:7 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无明显异常 (正常值245 U/ L),4例癌胚抗原(CEA)升高,1例CA125升高。静息时动脉血气分析:4例PaO2<60 mm Hg,pH 和PaCO2 无异常,均无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未治疗前本组患者肺功能表现为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活检,镜下支气管黏膜均无特殊改变,2例确诊。余5例经胸腔镜下行肺活检后确诊。6 例同时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BAL) ,3例灌洗液外观呈淘米水样,1 例呈黄白色。

  1.3 方法与结果 未经特殊治疗自行缓解1例,拒绝行全肺灌洗术1例,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5例。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灌洗前以100%纯氧通气至少20 min,以充分冲洗肺内氮气,提高氧储备。而后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使通气肺在上,灌洗肺在下。将一根三通管一端连接于双腔气管插管的灌洗侧肺的接口上,一端连于1 500 ml装的灌洗瓶。另一端与回收瓶相连灌洗瓶高度距离手术床100 cm左右。将37 ℃生理盐水缓慢灌入肺中,每次灌洗量约500 ml。观察回收液的颜色,反复灌洗直至回收液颜色完全变清,记录回收量。每次灌入及回收时充分拍打胸壁,使肺泡腔内磷脂蛋白样沉积物松动脱落。灌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SpO2 及通气侧肺的呼吸音。灌洗结束后在术后复苏室继续机械通气1 h后拔除双腔管。本组病例全肺灌洗液入量10 000 ml左右,灌洗液回收量约95%(表1),从患者灌洗前、后血气改变(表2)看出,5例患者除1例外,在灌洗前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经灌洗后血氧饱和度升高。经大容量全肺灌洗后,复查胸部CT,4例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减少见图1。1例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后1月复查病灶亦明显吸收。

  2 讨 论

  2.1 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 PAP分为先天性、特发性及继发性3类,先天性PAP表现为新生儿严重的低氧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继发性PAP为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或与吸入某些物质有关,多与免疫缺陷和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血液系统)相关。部分患者有化学物质和粉尘接触史如铝尘、钛、药物及硅尘吸入等。本组患者均为成人发病,且未合并其他疾病及特殊化学物质及粉尘接触史,故考虑均为特发性PAP。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特发性PAP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出现GM-CSF自身中和性抗体,与GM-CSF特异性结合,阻断了GM-CSF功能的发挥,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功能改变,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清除下降所致[1]。

  2.2 临床表现 PAP患者X线胸片上为双边的片状分布,大片影以双下肺为主,病变以肺门为中心向肺野分布,可形成“蝶翼”征,类似肺水肿表现。CT典型表现为多发片状阴影且呈地图样分布,边缘多清晰锐利,呈直线状或弧状,有的边缘形成三角形、多边形。或见“铺路石”样改变。

  以往认为只有通过肺活检才能诊断PAP,近年有研究证实[2]:BALF镜检可诊断从临床表现和病史分析可能是PAP患者,而不必作开胸肺组织活检。PAP患者在纤支镜下肉眼观常无特殊改变,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观具有特征性改变,呈米汤样,并出现泥浆样沉淀。沉淀细胞学涂片PAS染色发现与病理组织一致的阳性富含磷脂物质,可作为确诊提供依据。

  低氧血症是有症状PAP患者普遍的现象[3],本文有4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结果显示在特发性PAP患者中,乳酸脱氢酶有所升高,且与PAP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徐凯锋等[4]对17例PAP检测结果显示,52.9%的PAP患者血清中CEA浓度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本文7例患者中4例CEA升高,均出现在呼吸衰竭患者。

  2.3 全肺灌洗术 (WLL ) 目前认为WLL 的适应证:呼吸空气时患者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 或日常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者或肺内分流>10%,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关键是双腔气管插管到位,保证左右肺完全隔开;每次灌入及回收时充分拍打胸壁,使肺泡腔内磷脂蛋白样沉积物松动脱落。在灌洗结束后继续间断负压吸引,尽量减少灌洗液残留在肺内;术中予以速尿20 mg,可减少术后发生肺水肿的可能,灌洗后继续机械通气约1 h,使灌洗侧肺在短时间内恢复通气。

  随着对特发性PAP发病机制的认识,PAP的治疗又出现了一些新方法:(1)GM- CSF的治疗:PAP的有效性[5];(2)血浆置换:目前认识到特发性PAP患者血浆中GM-CSF中和性自身抗体的滴度比较高,影响了GM-CSF的功能。Bonfield等[6]曾对1例经过全肺灌洗及GM-CSF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该患者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及氧合水平明显改善,因此血浆置换亦是治疗PAP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Uchida K, Nakata K, Trapnell BC, et al. High-affinity auto antibodies specifically eliminate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ctivity in the lungs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J].Blood,2004,103(3):1089-1098.

  [2] 高占成,薛青,徐钰,等.肺泡蛋白沉积症2例报告并文献回顾[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7):411-414.

  [3] Seymour JF,Presneill JJ.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rogress in the first 44 year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6(2):215-235.

  [4] 徐凯峰,陈燕,郭子健,等.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血清中抗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体等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2):824-828.

  [5] Venkateshiah SB,Yan TD,Bonfield TL,et al.An open-label trialof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therapy for moderate symptomatic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J].Chest,2006, 130(1):227-237.

  [6] Bonfield TL,Kavuru MS, Thomassen MJ.Anti-GM-CSF titer pr-edicts response to GM-CSF therapy in 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J].Clin Immunol,2002,105(3):342-35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