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去甲斑蝥酸钠辅助治疗晚期肺癌3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6-13  浏览次数:533次

  作者:支学军 李桂林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肺;肿瘤;班蝥素

  2005.6~2007.4月我们以去甲斑蝥酸钠辅助治疗30例晚期肺癌患者,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0例同期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中位年龄53.5岁。小细胞肺癌38例,非小细胞肺癌22例。伴肝脏多发转移灶18例,单发病灶1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6例,胸腔积液14例。所有病例原发病均经肺部CT和病理证实;肝转移经B超或CT证实,并已排除原发性肝癌,一般状况评分(KPS)≥60分,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正常。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其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卡铂(CBP)300mg/m2+5%葡萄糖250mL静滴(第1天),足叶乙甙(VP16)100mg+0.9%氯化钠250mL静滴,第1~3d,异环磷酰胺(IFO)+0.9%氯化钠500mL静滴,第1~3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点滴去甲斑蝥酸钠20mg,第1~7d。每3周为1个周期,3个周期(9周)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 按WHO标准判定:完全缓解(CR)为可见病变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为肿块缩小≥50%,时间不少于4周;稳定(NC)为肿块缩小<50%或增大未>25%;进展(PD)为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变。近期客观有效为CR+PR,稳定为CR+PR+NC,有效者应1个月后再检查确认。

  1.4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占3.3%,皮肤瘙痒1例,白细胞下降3例,占10.0%;对照组3例转氨酶明显升高,2例轻度升高,占16.7%,白细胞下降7例,占23.3%等,皮肤瘙痒2例。恶心、呕吐轻微。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见表1。治疗组CR 1例,PR 12例,近期客观有效率43.3%;B组CR 1例,PR 10例,近期客观有效率36.7%;两组客观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稳定28例,对照组20例,两组稳定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肝脏损害和骨髓抑制较治疗组明显。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情况对比表

  3 讨论

  斑蝥酸钠是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可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继而影响RNA和DNA的生物合成,最终抑制癌细胞的生成和分裂;可降低肿瘤细胞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活力,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直接抑制癌细胞内DNA和RNA合成及前体的渗入,使癌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直接杀死癌细胞;尚有研究斑蝥素具有较强的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1]。无抗肿瘤药物常见的消化道反应,有保护肝功能、减轻骨髓抑制作用。去甲斑蝥酸钠系根据斑蝥酸钠化学结构去除二甲基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可抑制癌细胞DNA合成,使细胞分裂阻断于M期,作用机理与阿霉素相似;此外还有升白细胞、不抑制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等功能[2]。ICE方案对小细胞或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膀胱刺激、恶心、呕吐及肝脏损害。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ICE方案联合去甲斑蝥酸钠治疗晚期肺癌可提高疗效,并有保护肝脏、降低骨髓抑制等作用,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赵惠儒.斑蝥素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30335

  2 李柏,凌昌全.去甲斑蝥素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2,33(2):18418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