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呼吸机救治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12-30 浏览次数:586次
高频呼吸机救治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分析作者:叶桂芬 作者单位: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 观察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研究74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使用HFJV治疗的情况,观察应用HFJV前后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血气分析(pH、PaO2、PaCO2、SaO2)的变化及HFJV的并发症。结果 74例呼吸衰竭者中显效64例(86.48 %),有效6例(8.11 %),无效4例(5.41 %)。12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干燥,4例患者出现腹部胀气。所有患者应用HFJV治疗24 h及撤机后2 h RR、HR较应用前显著降低(P<0.01),PaO2、SaO2较应用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 科学合理地使用HFJV可显著改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纠正低氧血症,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机械通气方式。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Ⅱ型呼吸衰竭 高频通气 高频呼吸机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时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威胁患者生命的直接原因,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的重要抢救措施。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高频呼吸机的运用正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为探讨高频呼吸机对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我们对74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ICU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74例。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均存在Ⅱ型呼吸衰竭及Ⅱ级心功能不全。基础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部疾病。其中男50例,女24例;年龄50~79岁。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74例患者全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气分析确诊后,经一般氧疗和原发病治疗效果不好或病情恶化,而后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治疗。采用无创鼻道射流给氧,以频率80次/min、驱动压0.1 kPa给予始发呼吸,之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调整高频喷射通气频率和压力,范围分别在(40~120次/min)和(0.1~1.5 kPa),吸氧浓度(FiO2):35 %~50 %,吸∶呼=1∶(1.5~2)。同时给予盐酸钠络酮针剂2.0 mg加入生理盐水或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3~5 d。 2.2 观察指标 监护心率(HR)、呼吸(RR)、血压(BP)、SaO2。HFJV通气前、后每隔12~24 h检测血气分析。 2.3 撤机标准 随着患者氧合情况,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当SaO2≥90 %时,逐渐递减HFJV的频率、压力和FiO2,以至安全撤离HFJV,改用常规鼻导管给氧。如应用12~24 h临床症状及有关监护数据无明显改善,或患者症状加重,则停用HFJV,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施予有创机械通气。 2.4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制定。显效:经HFJV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监护数据逐渐改善,最终成功撤离HFJV。有效:经HFJV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监护数据均有改善,但因其他并发疾病而死亡。无效:经HFJV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监护数据无改善,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或死于呼吸衰竭。 2.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指标比较用t检验。3 结果 3.1 临床疗效 74例患者应用HFJV 32~140 h,其中显效64例(86.48 %),有效6例(8.11 %),无效4例(5.41 %)。 3.2 应用HFJV前后血气分析等数据变化 见表1。 应用HFJV 24 h及撤机后2 h患者pH未见明显变化,PaCO2明显下降(P<0.05), PaO2、SaO2明显提高,呼吸频率、心率明显下降(P<0.01)。表1 74例患者通气前后血气分析参数的变化注:与HFJV前比较△P<0.05,△△P<0.01 3.3 HFJV应用的依从性和并发症 74例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其中12例患者施行HFJV出现鼻咽部干燥,给予复方石蜡油滴鼻后症状消失;4例患者出现轻度腹部胀气,撤机后症状消失,未发现气胸及其他并发症。4 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的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综合征。因此,是否能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是救治病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时通常需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人工机械通气,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加之人工气道的高风险性、医生对于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性,往往使得患者及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的机会。HFJV是一种高频、低潮气量的通气方式,方法简单,无创伤性,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1976年Klains提出HFJV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呼吸衰竭特别是Ⅰ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的抢救价值已得到同仁们的肯定[2-3] 。国内外专家意见存在着一些差异。因为Ⅱ型呼吸衰竭已存在肺通气障碍,HFJV是一种顺应性依赖的通气方式,高频通气很小的潮气量及连续气道正压可能发生气体潴留。有人报道,气道压及呼吸比不变,HFJV>100次/min时,增加频率可引起PaCO2的线性升高[4],本组74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较短时间高频通气快速纠正缺氧,继之减慢为40~80次/min维持的方法,不仅PaO2、SaO2得到显著提高(P<0.01),而且使PaCO2明显降低(P<0.05)。由此可知,CO2是否潴留的关键不在于HFJV本身,而在于最终的通气参数的调节和呼吸道通畅的保持。因此,合理调整通气参数,特别是选调好适宜的慢频,同时给予气道湿化,并静脉使用纳络酮,可进一步提高HFJV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参考文献】 [1]朱文锋,何清湖.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8-529. [2]Krishnan J A,Brower R G.Higlrfreqency ventilation for acute lung injury and ARDS[J].Chest,2001,118(3):795-807. [3]张爱珍.高频呼吸机救治重症SARS患者的疗效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8):572-574. [4]于布为,王景阳.高频通气的实验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7(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