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器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1-14  浏览次数:615次

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器疗效观察作者:蔡国英    作者单位: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呼吸  肺部感染、肺不张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使患者恢复延迟或加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传统的护理方法有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但效果不甚理想。作者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本科收治的上腹部手术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深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将两者作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5例患者中男116例,女89例;年龄20~87岁,中位年龄58岁。均为择期手术,其中肝叶切除5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9例、胆道手术78例、胃切除25例、脾切除加断流术32例;均系全麻;术前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或肺功能测定、CT检查等。  1.2  方法  抽签随机法将2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手术类别及其他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包括:预防肺部并发症知识宣教,戒烟,咳嗽、排痰技巧训练,胸式呼吸训练,术后翻身、肺部叩打、吸氧、雾化吸入等。观察组除上述方法外,围手术期加用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使用威鼎牌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手术前3~4次/d,15~20min/次,连续3d,使用时将训练器与吸软管接好,右手握持手柄,平静呼气后将嘴唇对准呼吸管口,缓慢吸气,保持左侧黄色气速浮标在best位置上,并同时使右侧白色活塞缓慢升起,此时继续缓慢吸气,直到吸不动为止,然后将嘴唇移开呼吸管口,正常呼气,至活塞复原后再重复以上练习;术后每日移动右侧的容量指示至前1天数据处,争取最大限度地超过该数据。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后第3天胸部X线摄片,有无肺不张、肺炎等;咳嗽发生及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行t和χ2检验。2  结果  两组各指标见表1;观察组训练器读数手术后第1~2天明显低于手术前,随着术后日期的推移,训练器读数逐渐增加,术后第7天已基本恢复至术前75%左右。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血气指标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论  腹部大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8.6%~37%,包括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极易引起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患者死亡;有报道[1]25%手术后病例死亡与之有关。原因有:(1)原发病病程较长,腹部病变需禁食,机体免疫力减弱,肠道屏障功能减退,易引起细菌毒素移位。(2)术后疼痛、长期卧床、麻醉药应用,限制了呼吸肌运动,咳嗽能力减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细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堵塞导致肺不张甚至肺炎。(3)麻醉插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患者原有肺部合并症如慢性支气管炎等。临床上常用的预防方法包括抗生素雾化吸入、翻身、叩背等,但效果欠佳,如本资料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达36%。深呼吸训练器简单实用,其原理是通过训练,使胸廓充分扩张,胸膜腔负压加大,有利于肺膨胀和改善肺萎缩,从而尽可能的使不张或趋于不张的肺泡扩张;深而慢的吸气比较符合人体生理,提高呼吸效率,最大限度提高肺功能,提高肺泡摄氧能力,从而减少了低氧血症的发生,有效地预防了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另外,训练器读数对肺活量恢复情况进行了量化,术后读数逐日增加,也可产生较好的心理激励作用,增强患者自信心,利于康复。本资料观察组病例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这一问题。  呼吸训练器应用也应注意,对合并肺大泡、气胸等疾病患者应控制好通气量,避免因通气过度致大泡破裂,同时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肺功能较差者,应加强观察,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部分患者须及时作气管插管或切开,以及呼吸机辅助治疗。    总之,呼吸训练器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再配合常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且操作简易,患者容易掌握,是一种有效的呼吸管理方法。【参考文献】    1 Moossa AR, Mayer D, Lavelle-Jones M. Surgical complications. In:Sabinston DC Jr ed. Textbook of surgery. 15th ed.Philadelphia: Saunders, 1997,299~31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