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急性呼吸窘迫征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12  浏览次数:615次

急性呼吸窘迫征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分析作者:胡征 夏国辉 张铁军    作者单位:315300 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NIPPV)已被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AR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加重、心源性肺水肿、存在免疫缺陷的ARF患者, 以及有创—无创通气的序贯治疗等[1],但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使用的报道尚少, 其临床效果尚存争议。近年来,本院对14例ARDS患者应用NIPPV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诊断为ARDS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9~74岁(50±18岁),均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2];感染性6例(均为肺炎),非感染性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腹部手术后3例,创伤2例);合并2个器官损害6例,4个器官损害1例。  1.2  方法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BiBAP)治疗,通气模式S/T模式。使用NIPPV机指征:呼吸频率>35次/min,在用Venturi面罩吸氧的情况下氧合指数(PaO2/FiO2) <200,神志清楚循环稳定并能够配合带机者[3]。采用国产硅胶膜口鼻面罩双水平正压全天持续辅助通气,通过面罩侧孔给氧,24h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非禁食患者可在排痰、进食、进药期间短暂停机(一般不超过30min),此时改行双腔鼻导管吸氧,在SpO2监测下给氧。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4h后动态观察血气分析,如果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呼吸频率<30次/min、HR<100次/min、PaO2>75mmHg(FiO2:0.5)、pH>7.35和低流量吸氧时SpO2≥90%,无呼吸困难主诉,精神症状及心血管循环体征稳定[3],可逐渐脱离呼吸机,如果病情恶化、意识障碍加重、PaO2下降或窒息等,即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也可使用大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2  结果    12例耐受全程NIPPV治疗,吸气压力(IP) 16~22cmH2O,平均(18±2)cmH2O,呼气压力(EP) 6~12cmH2O,平均(9±2)cmH2O,通气时间5~7d;2例中途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总有效率85.7%。通气治疗后2~4h,RR及血气分析均有改善,通气停止时氧和指数均恢复正常。详见表1。表1  NIPPV治疗前后呼吸频率与血气分析变化(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3  讨论    近年来对急性肺损伤(ALI)及ARDS的认识不断深入,认为ALI与ARDS是从轻到重连续的生理病理变化过程,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频数和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是治疗ALI/ARDS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之一。NIPPV的出现是机械通气在临床治疗上的进步和完善,国内已有不少成功经验[4,5]。本组病例应用NIPPV治疗ARDS成功率为85.7%,分析原因,主要是选择NIPPV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支持(PSV)和呼吸末正压(PEEP)模式,增加了通气量以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肺泡萎陷以增加功能残气量及气体交换面积,改善通气/血流比,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作者认为,NIPPV应用中需要注意几点。(1)NIPPV上机时机:选择适宜的上机时机是成功使用NIPPV的关键,本组选择呼吸频率>30次/min、氧和指数(PaO2/FiO2)<200、神志清醒循环稳定还不需气管插管并能够配合带NIPPV呼吸机的患者,其目的在于实施机械通气对疾病的早期干预。本组失败的2例中,1例不能有效配合带机,1例存在多脏器损害。重症ARDS合并有多脏器损害的患者不适宜行NIPPV治疗,应尽早实施有创机械通气。(2)NIPPV压力参数的设定:ARDS患者存在呼吸频数,过度呼吸做功以及呼吸肌疲劳的问题,其病理生理为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而导致肺水肿、肺不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故在压力调节上应考虑上述特点,吸气压(IP)不应过高(以缓解呼吸肌疲劳为目的),过高可使通气过度,增加患者的不适及人机不协调性。本组IP仅1例达22cmH2O,其余13例(18±2)cmH2O。EP的应用需高于COPD,以抵抗内源性PEEP为目的,4~6 cmH2O可达到满意疗效,而ARDS则不同,需克服肺水肿、改善肺不张,其EP需6~12cmH2O[4]。本组EP为(9±2)cmH2O。(3)重视NIPPV的并发症:ARDS患者因需要持续带NIPPV呼吸机,相对并发症发生频率高,本组91.7%(11/12)的患者出现鼻根部压迫性溃疡,这可能为追求人机界面的稳定性,在配带面罩时往往较紧所致,可调整松紧度来防止。    无创通气的疗效及判断需要综合临床和动脉血气分析,有效临床表现为气促改善、呼吸频率减慢、SaO2增加、心率减慢。通常应上机后1~2h复查动脉血气,病情缓解后,逐渐减低压力,直至停止无创通气。由于鼻面罩无创通气的疗效与患者必须主动参与有关,其治疗依从性高,更应加强体征监测,无创通气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且轻,以腹胀及面部皮肤压伤为主,适当调整IPAP及头带松紧度即可。【参考文献】  1 Mehta S, Hill NS.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540~57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  3 Antonelli M, Conti G, Rocco M, et al. A comparison of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N Engl J Med ,1998,339(7):429~435.  4 朱蕾,钮善福,李善群. 经鼻(面)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25~227.  5 韩芳,江宇泳,郑建红.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及无创通气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9):593~59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