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10 浏览次数:629次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作者:李思深,邓智武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365 【摘要】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用BiPAP呼吸机 经鼻(面)罩正压辅助通气治疗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作为观察组;同期,以鼻导管吸氧治疗33例达同样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观察:2组患者PaO2、SaO2均有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高更快;观察组治疗前后PaCO2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aCO2下降不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BiPAP呼吸机 容易操 作, 对COPD合并II型 呼衰疗效肯 定,可升高PaO2,明显降低PaCO2,减轻症状,为治疗、抢救COPD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衰竭 呼吸 人工 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自 1989 年由美国伟康公司推出以来,多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近10余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衰竭,但由于早期呼吸机存在一些缺点,致使疗效存在争议。我院于2003年8月~2005 年3月应用伟康公司生产的新型BiPAP呼吸机治 疗COPD 合并II 型呼吸衰竭病例37 例,并于同期以达到同样标准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目的在探讨改良后的BiPAP 呼吸机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1)有COPD 病史,慢性呼衰急性加重者;(2)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8.0 Kpa(60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 Kpa(50 mm Hg)[1],共37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0例, 女7例, 年龄48~78岁(63±15)岁;以 同样标准的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男27例,女6 例,年龄46~79岁(62.5±12.5)岁。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支持治疗。观察组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 Synchrony呼吸机,选择合适的鼻(面)罩,用软帽固定。设定参数:状态S/T;备用呼吸频率16次/分;吸气压力(IPAP):自4 cm H2O开始逐渐增加,在30 min内达到12~16 cm H2O;呼气压力(EPAP)6~10 cm H2O;氧流量3 L/min;通气时间每次2 h,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3 L/min。观察记录2组患者通气前和通气后2 h,均作动脉血气分析,包括pH、PaCO2、PaO2、SaO2并观察神志、呼吸、紫绀、血压、心率变化及病情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通气过程中允许5~10 min的暂停,作咳嗽、饮水等。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和组别t检验。2 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 见表1、表2。 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略) 表2 对照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略)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通气2 h后,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非常显著性(P<0.01)。 对照组常规治疗后PaO2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但PaCO2降低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2组治疗前后临床情况变化 观察组所有病例通气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序减慢,呼吸困难症状减轻,血压无明显变化,37例中嗜睡13例,其中11例神志转清。对照组治疗后17例呼吸频率变慢,11例心率变慢,12例嗜睡患者中4例神志转清,3例神志变昏迷。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6±6)d,显著少于对照组(38±13)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3 讨论 BiPAP鼻( 面)罩呼吸机是在压力支持通气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无创性呼吸机(NIPPV),可提供4种工作模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自主模式(S);自主/定时模式(S/T);定时模式。通过正压通气,克服气道阻力,使患者吸入充足的潮气量,减少呼吸作功和氧耗量,在一定程度上使危重病人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本观察结果提示,使用BiPAP呼吸机后,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呼吸困难缓解,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1),均提示NIPPV对COPD并呼衰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2]。我们认为,药物加辅助通气治疗比药物加鼻导管吸氧疗效更好[3]。经过多年改进,BiPAP呼吸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操作也更为简单,便于外出抢救及家庭使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曹志新,王 辰.无创机械通气的应用范围及指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6137. [3] 曹志新,吴纯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J].湖南医学,2001,18(3):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