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32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09-11-12 浏览次数:677次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32例治疗体会作者:胡新民,孙柳河,郭飞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南通 226001 【摘要】 目的:总结32例新生儿疾病的呼吸机治疗。方法:间歇指令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以改善患儿缺氧状况。结果:新生儿疾病采用呼吸机治疗治愈20例(62.5%),自动出院8例(25.0%),死亡4例(12.5%),死亡原因:肺出血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上机时间1~264小时,拔管后复插3例(9.4%)。结论:调节将适当的呼吸机参数,正确应用多功能监护仪十分重要。 【关键词】 呼吸功能障碍;新生儿;呼吸机;治疗;重症监护病房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32例,男21例,女11例,上机日龄1小时~21天,胎龄≤28周3例、~36周13例、≥37周16例,体重≤1500 g 4例、~2499 g 11例、≥2500 g 17例。原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肺炎5例,重度窒息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3例、肺出血9例、反复呼吸暂停2例、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1例。新生儿外科围手术期监护患儿:肠坏死、膈疝、肠穿孔、食管闭锁各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肺动脉高压1例。 1.2 方法 仪器为VIP-BIRD及Siemens 呼吸机,通气方式为间歇指令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气管插管使用进口tyco牌无套囊气 呼吸机参数初调值为吸气峰压16~30 cmH2O、呼吸末正压1~6 cmH2O、呼吸频度25~70次/分、吸入氧浓度0.3~1.0、吸气时间0.5~0.7秒、流量6~12 L/min。根据患儿临床反应、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参数相互关系进行调节。最终要求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PaO2 50~70 mmHg PaCO2 35~45 mmHg,pH 7.35~7.45。并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积极治疗原发病,维持水、电解质、血糖等内环境稳定,予静脉营养。 1.3 结果 32例中治愈20例(62.5%)、自动出院8例(25.0%)、死亡4例(12.5%)。体重≤1500 g治愈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体重~2499 g治愈6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2例;体重≥2500 g治愈13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肺出血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上机时间1~264小时。拔管后复插3例(9.38%)。并发症:堵管2例、脱管3例、喉水肿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气胸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肺不张1例。但有并发症的均成活,其中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经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痊愈。2 讨 论 2.1 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应用 途径有经口和经鼻两种:(1)经鼻容易固定不易脱管,但需器械帮助,操作稍复杂,还可引起鼻黏膜损伤;(2)以口插管操作方法快捷,直接喉镜下就可进行操作,临床应用较易掌握,但相比鼻插管稳固性稍差,稍易脱管。 呼吸机应用:强调早上机、方能早撤机,适当放宽上机指征:(1)严重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 ,如重症肺炎。严重换气障碍,低氧血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等;(2)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呼吸衰竭,如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缺氧缺血性脑病,大剂量使用镇静剂时,需要呼吸支持如新生儿破伤风;(3)新生儿持续胎儿循环、肺动脉高压,需要过度通气时;窒息心肺复苏;(4)心胸等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监护等。至于怎样判断早上机的时机,目前国内同行们早有共识,可逐步经过导管、面罩、持续气道正压供氧,吸入氧浓度>0.6呼衰仍不能纠正,应及时上机。至于撤机时机的掌握,临床经验是调节呼吸机参数。首先调低相对较高的参数:如吸气峰压>25 cmH2O甚至>35 cmH2O时,先调低吸气峰压,如高吸入氧浓度>0.6甚至达1.0时,先调低吸入氧浓度再逐步逐一调低参数。多次血气分析正常,经过至少2~3小时呼吸锻炼,即参数调至最低值吸气峰压10~20 cmH2O,呼吸频度10~30次/分,吸入氧浓度0.21~0.40,呼吸末正压<0~3 cmH2O,仍能维持正常PaO2、PaCO2、TcSO2各项监护均正常方可撤机。撤机后可由持续气道正压过渡,呼吸机没有绝对禁忌证:如肺大泡、气胸、皮下气肿、大量胸腔积液在穿刺引流前要慎用机械通气,对已存在或预测易发生气压伤者可选用高频通气[2]。 2.2 儿童重症监护的重要性 机械通气是有创呼吸,对心输出量、通气血流比、颅内压、肾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有患儿均应X线摄片,观察最佳深度是否在T2水平以及肺部病变的转归或是否有气压伤等并发症。随着ICU硬件水平的提高,多功能监护仪的应用极大方便了医护人员,但血气分析对参数的调节起决定性指导意义,一定要反复检测。 由于新生儿肺容量小,不能一次输入较大潮气量,要求呼吸机提供较小的潮气量8~12 ml/kg为宜,另外新生儿肺发育不成熟,肺泡及小气道易破裂,出现气压伤,故用于新生儿的呼吸机必须能够精确地控制压力。 本资料自动出院8例,其中自动出院患儿大部分是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严重影响了治愈率的提高。但本组并发症均成功治愈尤其是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成功加用地塞米松治愈。【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1002. [2] 周晓光,肖 昕,农绍汉,主编.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