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与早期影像学表现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07 浏览次数:665次
作者:朱向会,欧波,周超 作者单位:贵阳,解放军44医院医学影像科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影像学
缺血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脑血管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愈后有很大的意义。CT检查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属无创伤检查,其诊断结果对指导临床正确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1月间经CT首次检查诊断为脑梗死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6岁~88岁。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来院就诊,部分病例合并有意识障碍,单侧肢体障碍。41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全部病例均已首次CT扫描后诊断脑梗死为依据,均在发病24小时内就诊。
12检查方法本组病例采用的是东芝公司16排螺旋CT机扫描。行常规头颅平扫,层距5mm,层厚5mm,螺距5mm。
2表现分析
早期表现主要为脑实质密度轻度降低,皮髓质界限不清,豆状核轮廓较模糊,脑皮质脑沟变浅、变小,侧脑室变窄,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密度升高;早期脑梗死灶分布部位为:双侧基底节区直径在10cm内脑梗死灶9例,单侧基底节区脑梗死灶,直径10cm内16例。脑干区脑梗死灶直径(1~2)cm的5例。左侧小脑半球脑梗死灶4例,右侧小脑半球梗死灶2例,额叶脑梗死2例,颞叶2例,顶叶2例,三个部位以上脑梗死灶8例。
3讨论
在正常状态下脑细胞对氧的需要量很大,因而当脑动脉突然闭塞后,使相应的供血区脑细胞产生缺氧,呈缺血缺氧性改变,导致脑梗死。在缺血发生后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脑细胞内水肿,缺血导致脑细胞内钠泵衰竭,细胞外钠与水进入细胞内,同时乳酸与钠的浓度升高,致使水分聚集于脑细胞内,缺血区的磷脂代谢产生游离脂肪酸,使缺血性脑细胞的渗透性增加,水分从毛细血管进入缺血区脑细胞。据有关资料报告,缺血区脑细胞缺氧1h,细胞内水聚积将增加3%,缺血6h,血脑屏障将被破坏。此时,螺旋CT扫描对脑梗死的诊断开始有意义。据有关资料统计,80%的缺血性脑梗死在2h内可以出现异常CT表现。
脑梗死的早期表现主要有:(1)脑质密度轻度减低,或伴有豆状核边缘不清,皮质髓质界限不清;(2)脑沟及脑外侧裂池变窄变浅,脑室变窄;(3)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也可称之为“致密动脉征”。脑质密度降低是直接显示脑梗死的部位与范围;在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中,首先发生在岛带,表现为岛带白质、灰质界线不清,界面消失,密度降低,称之为“岛带征”。岛带征的出现,可以诊断早期脑梗死。脑裂、脑池及脑室变形,轻度变窄或增大时缺血性脑梗死的间接征象。
CT诊断早期脑梗死,敏感性不如磁共振[1],故有条件尽可能行磁共振检查。
【参考文献】
[1]朱向会,李玲,杨运旗,等.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脑梗塞灶MRI的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6):58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