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8-19 浏览次数:757次
作者:李海华 郁峰 徐震
【关键词】 经鼻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吸入性肺炎 疗效观察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tran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TCPAP) 可维持肺泡容积、维持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等呼吸生理功能,逐渐应用于许多肺部疾病。本次研究通过对43例婴幼儿奶液吸入性肺炎应用 TCPAP治疗及头罩吸氧治疗的前后临床观察及血气分析比较,证明 TCPAP的应用对改善氧合及通气功能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吸入性肺炎住院患儿,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1d~4个月。均在吃奶后明确有奶液吸入病史,在气道清理时吸出奶液。所有患儿均有发绀、呼吸困难及呼吸急促,呼吸均>60 次/ min ,其中表现为呻吟26例、呼吸不规则15例,心率<100 次/min 5 例,>160 次/min 36例。按有无使用TCPAP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d~3个月;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3d~4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比、症状表现及常规清理呼吸道及抗感染抗炎支持对症治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1.2 方法 研究组患儿入院后给予 TCPAP辅助呼吸(由美国加州BIRD产品公司生产)。TCPAP 条件视患儿原发病及病情轻重而定,呼气末正压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3~4 cmH2O,流量6~10 l/min ,吸入氧浓度 (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 FiO2)21 %~60 %;对照组患儿选择合适的头罩,氧流量 5 l/min持续吸氧。所有患儿监护生命体征。入院时及治疗后2h分别查一次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 (arterial oxygen tension,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的变化,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及预后。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h的PaO2和PaCO2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8、1.79, P 均>0.05)。分别予TCPAP和头罩吸氧治疗2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2、3.93,P 均<0.05)。
2.2 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20例患儿在应用 TCPAP 后,呼吸急促、呻吟、紫绀和吸气三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均在2~74h之间成功撤机改为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无死亡病例。对照组23例患儿在使用合适头罩给氧情况下,其中8例病情明显加重改用有创机械通气,2例病情进一步加重死亡。
3 讨论
奶汁吸入肺泡后,肺组织出现炎症,数小时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和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间质炎症明显[1],使肺泡通气量下降,通气/血流比率失调及弥散功能障碍,结果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2]。传统的鼻导管、面罩吸氧,无创、方便,但氧浓度低,氧的弥散不足,没有气道正压,无法减少呼吸肌做功。有创通气虽气道正压能减少呼吸肌做功,氧浓度高增加氧的弥散,但有创,操作复杂,有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可能,有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危险以及费用高等缺点。TCPAP可拮抗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炎症渗出,肺部体征迅速改善。TCPAP给氧技术能使患儿在呼气末保持肺泡正压 ,提高功能残气量避免肺泡闭陷[3], 减少肺内分流,扩大氧交换面积 ,改善换气功能,氧供的提高减轻或消除了肺动脉痉挛,避免或缓解右心衰;肺脏自身的氧供改善亦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本次研究通过对43例婴幼儿奶液吸入性肺炎应用 TCPAP治疗及头罩吸氧治疗的疗效观察及血气分析比较,得出经TCPAP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均于74h内成功撤机,改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TCPAP治疗后PaO2、PaCO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使用TCPAP后能明显改善吸入性肺炎患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且优于头罩吸氧(P 均<0.05),因此对有适应证患儿应早期使用TCPAP,可改善氧合,缓解缺氧状态, 及时稳定病情,可减少呼吸机的应用。此外还须注意使用过程中发生气压伤、腹胀、鼻黏膜损伤、二氧化碳储留。
综上所述,TCPAP在治疗婴幼儿奶液吸入性肺炎中创伤小,副作用少,疗效较好,可优先考虑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益真. 实用小儿呼吸病学[M]. 第2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8, 228.
2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 1177.
3 王斌.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床管理[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18(6):420.
4 戚彩云, 陈超, 姚明珠, 等.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对照观察[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18(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