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59例耐药分析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1181次

        不动杆菌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占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不动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继发肺炎的病例明显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病原体,其感染部位最常见于下呼吸道,且该菌对目前使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困难。被感染者多为住院或呼吸道有慢性炎症的患者。本文对我院下呼吸道所感染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总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2003年1月~2004年10月间我院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有效痰培养+药敏者534例,分离到不动杆菌59株,占有效培养11.05%。其中56例标本为晨痰,5例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采自机械通气或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痰培养连续2次或2次以上有该菌为优势菌生长认定为符合条件有效病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43~87岁,符合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53例[1]。

  1.2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痰标本接种血平板、麦康克板及巧克力平板,35℃~37℃培养18~24h后,常规法分离、涂片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然后采用BioMerieuxATB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

  1.3  药物敏感性鉴定 

  采用BioMerieuxATB全自动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按操作说明进行,结果判断采用NCCLS 1999年标准。

  2  结果

  不动杆菌中绝大部分为鲍曼不动杆菌,本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54例,占总数的91.4%。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分别为:慢阻肺42例,脑血管病15例,糖尿病11例,肺结核4例,肺癌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21例,使用雾化治疗14例,培养出不动杆菌前曾应用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49例,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5例。培养结果统计见表1。表1  下呼吸道59株不动杆菌药敏监测结果(略)

  3  讨论

  不动杆菌在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0月间的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致病菌中占第3位,达11.05%(59/534)。基础疾病以慢阻肺、脑血管病、糖尿病病人为主。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统计分析显示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其次为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耐药较高的为哌拉西林、青霉素、菌必治、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及中敏率之和均在40%以上。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极其复杂。其对β-内酰氨酶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β-内酰氨酶,通过水解或非水解的方式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2],此外,不动杆菌很容易通过质粒结合方式产生耐药性,而且常有多种质粒共存,也可由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导致耐药,加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可通过酶抑制剂的抑酶作用增强β-内酰胺药物的活性,舒巴坦还可作用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长期住院并应用三代头孢菌素、体弱等为产生ESBLs的危险因素,故有学者认为治疗不动杆菌感染不要选择不含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菌素;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主要是通过DNA螺旋酶A或B亚单位变异或细胞外膜转运蛋白减少产生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氨基糖苷钝化酶可使抗生素失活,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动杆菌对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较为敏感,可能与此类抗菌药物应用较少有关;对磺胺甲唑的耐药是由于改变了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以及细菌胞壁渗透性。耐药菌株的快速增长,将使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无药可用,因此,目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延缓耐药菌株的增长,减少此类菌在医院的流行,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合理应用抗生素;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及护理患者前后均应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以免造成严重的医院内感染流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3.

  2  黄艳飞,陈群,鲁辛辛.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素耐药性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6(9):350-35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