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8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578次
作者:王宝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普通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关键词】 胆囊切除;小切口;临床分析
切口长度小于6 cm的胆囊切除术可称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laparotomy cholecystectomy,MC),它避免了腹部大切口的创伤,这不是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切口改良,而是整个手术操作对机体的微创[1]。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对80例胆石症患者采用小切口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0例,男30例,女50例,年龄22~75岁,平均48.5岁。病种包括:慢性胆囊炎伴结石60例,胆囊息肉15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5例。
1.2手术方法
大部分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肥胖、肝脏位置高、手术操作难度大者采用全麻。均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长4~6 cm,开腹后先显露胆囊底部,从底部切开胆囊一小口,立即吸尽胆汁,取尽结石,使手术野较好地显露,从胆囊底部开始向颈部用电刀分离胆囊床至胆囊颈部(逆行法),一般先解剖出胆囊动脉,结扎切断,再分离胆囊管,仔细辩清其与肝总管的关系后距胆总管约0.5 cm处切断胆囊管并结扎好。为防止残留结石,结扎胆囊管前常规用手指触摸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等,如有结石酌情处理。胆囊床电凝止血,切下胆囊后用干净纱垫置胆囊床数分钟,取出纱垫查看有无出血和胆汁漏,并予以相应处理,一般不放置腹腔引流[1]。对5例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手术顺利。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胆囊切除75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5例。结果显示,无论单纯胆囊切除还是胆总管探查,均采用4~6 cm切口,手术野显露满意,手术操作简便,顺利。由于切口小,进腹快,对腹腔干扰少,患者术后第1天内就能下床活动,并开始饮水,进食少量流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手术平均时间85 min。单纯胆囊切除者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生活,胆总管探查者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生活。本组8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现,无死亡病例。
3讨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较为广泛,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萎缩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等需行单纯胆囊切除的均可采用。但术前对患者应有较为充分的估计,如过度肥胖、胸廓前后径过大、胆囊位置较高且深、超声波提示胆囊有萎缩、术前胆囊急性炎症反复发作、特别是术中发现胆囊致密粘连、解剖关系不清或有胆囊癌等其他病变时,有上腹部手术史及有门静脉高压征等,应适当延长切口,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胆囊摘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2],其胆道损伤率低于后者,直视操作不会损伤肝、胆总管及其他脏器,遇到异常情况,如难度大、出血、胆汁溢出等,沿长切口处理方便。我们在完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同时,将小切口微创技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切开取石术,例如有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手术,其手术野显露也满意,操作难度不大。因此,作者认为4~6 cm切口可以满足手术显露要求,更适宜在无腹腔镜条件的基层医院应用,且医疗费用低。当然,严格的病例选择和有经验的手术医师操作在保证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成功上亦尤为重要。
施行手术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术者必须采集详细病史和仔细的体检及必要的影像检查,注意胆囊的体表投影位置以及胆囊三角和胆总管的情况,投影高时切口应偏上,反之切口距肋缘低一些;②术中分出胆囊管结扎不切断,可避免游离胆囊时将胆囊内小结石挤入胆总管;③术中一旦发生意外或遇特殊情况,绝不可以拘泥于MC,应果断改为开腹手术,以免发生本可避免的严重后果;④防止术中出血、胆管损伤和膈下间隙感染,术中剥离胆囊时应逐一电凝止血,不能粗暴求快,并根据胆囊周围粘连程度逆行或顺行切除胆囊。为防止隔下间隙感染,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MC手术时,应尽量先切除胆囊,防止胆石及脓液污染腹腔,术毕清洗肝下间隙,并放置引流管,以防止腹腔感染[3]。
【参考文献】
[1] 孙敏,陈嘉勇,刘家宦,等.小切口胆囊切除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4):292-294.
[2] 印慨,郑成竹,柯重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纱布压迫止血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4):247-248.
[3] 程德泉,张全伟,宣立成,等.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5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