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老年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2-05-14  浏览次数:580次

  作者:杨威,廖文胜,邱超学,胡虞乾  

  【关键词】 老年,Mirizzi综合征,“三管征”;治疗原则

  Mirizzi 综合征是指因胆囊颈管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病变压迫肝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等临床症候群,是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少见并发症。在老年胆道疾病中,Mirizzi综合征并不少见,老年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有其特征性。笔者对我院1990年11月~2006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23例老年Mirizzi综合征的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60~86岁,平均67.9岁,病程1个月~27年,平均8.5年。临床表现有右上腹疼痛者6例,伴黄疸者7例,伴发热5例,伴发热黄疸者5例。术前诊断4例,余均在术中诊断。本组合并冠心病7例,高血压16例,肝硬化6例,2型糖尿病13例,脑梗死后遗症3例,老慢支11例,肺气肿5例。

  2.辅助检查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升高。术前B超检查23例,均有胆囊结石并肝内胆管扩张,其中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13例;术前行CT检查14例,9例提示胆囊结石并肝内胆管扩张;术前行ERCP+PTC联合检查6例,均提示胆囊结石,肝总管与胆囊管结石处有不同程度狭窄或充盈缺损;另有3例行ERCP检查,都未发现胆囊显影,但可见肝总管右侧有光滑充盈缺损。3例术前行MRCP检查,均提示胆囊结石嵌顿肝总管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3.病理分型 按Csendes法[1]分为4型:Ⅰ型:胆囊颈和胆囊管结石嵌顿压迫胆总管;Ⅱ型:胆囊胆管瘘形成,瘘口小于胆总管周径1/3;Ⅲ型:瘘口不超过胆总管周径2/3;Ⅳ型:胆囊胆管瘘完全破坏了胆总管壁。本组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5例,Ⅳ型7例。Ⅲ、Ⅳ型约共占 52.2%。

  4.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4例,胆囊切除术3例,胆囊切除及胆管瘘口修补4例,胆囊切除术及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2例,无手术死亡、无胆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

  讨论

  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解剖基础是胆囊管与肝总管相邻且平行,两者间隔一层纤维膜。在急性胆囊炎时,胆囊结石一旦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颈管内,有可能造成对肝总管的压迫,使其近侧肝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临床上出现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的症状。慢性病人胆囊管阻塞反复发作,导致胆囊与肝总管炎性粘连,引起狭窄、梗阻,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加之结石的长期嵌顿,可使胆囊管及肝总管侧壁发生慢性局灶性溃疡、坏死,引起胆囊胆管瘘[2]。老年Mirizzi综合征患者由于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减退,胆囊管及肝总管侧壁易发生慢性局灶性溃疡、坏死,容易引起胆囊胆管瘘。本组胆囊胆管瘘占69.6%,其中Ⅲ、Ⅳ型共占52.2%。Mirizzi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肝总管结石相似,程度不同的胆绞痛和黄疸为主要症状,常有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寒战、高热,实验室检查AKP、BIL、ALT升高,但这些症状均为结石压迫或损伤肝外胆道所致,诊断特异性低。本组23例中,术前确诊仅4例,其余均在术中确诊,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B超、CT、PTC、MRCP、ERCP等。Becker[3]提出Mirizzi综合征的B超与CT表现为:①胆囊以上胆管(包括肝总管)扩张;②胆囊颈结石嵌顿;③从扩张的肝总管突变至结石以下正常的肝总管。Joseph[4]提出发现胆囊管、肝总管和门静脉呈现所谓的“三管征”应考虑本综合征。其中B超是术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组术前均行B超检查,均有胆囊结石并肝内胆管扩张,检查结果与Becker提出的影像学相吻合,但有典型的“三管征”的仅有3例,故不常见。本组行ERCP+PTC联合检查6例,均提示胆囊结石,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准确率较高,但属于有创检查。目前非创型检查核磁共振成像胆道造影检查(MRCP)诊断价值高,无明显副作用,能较好的显示胆囊结石梗阻部位及梗阻上方的扩张胆管,还可以观察周围结构及解剖形态,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本组3例术前作MRCP检查,均符合上述情况。老年Mirizzi综合征均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切除病灶胆囊,取尽结石,解除梗阻,修补胆管缺损,通畅引流胆汁,避免损伤胆管。由于老年患者机体衰老,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差,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进行复杂的手术。 由于患者病程长,结石长期嵌顿,炎症反复发作,Calot三角解剖不清,分离困难,行常规胆囊切除术易伤及胆管及其邻近组织,故应先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弄清三管解剖关系后再切除胆囊,以避免损伤胆管,其手术方式应视术中所见病理类型而决定:① 对于Ⅰ型患者,若胆囊容易切除,则常规切除,若分离困难,则可采用保留颈部的胆囊大部分切除术,将残余胆囊壁的黏膜剥除,或用石碳酸烧灼,缝合浆肌层,本组7例采用此方法,疗效满意,无胆瘘发生。② 对Ⅱ型患者,可行胆囊切除,瘘口直接用30肠线缝合修补,并在其下方置T管引流,切不可直接放入瘘口处,以免胆瘘或狭窄发生,T管放置时间为3个月。③ Ⅲ、Ⅳ型患者可行胆囊切除、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Ⅲ、Ⅳ型患者其瘘口较大,直接缝合易致狭窄,只能行肝肠内引流。由于老年患者较难承受时间较长、术程复杂,对机体影响较大的手术,可采用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此手术方式较之于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机体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对于肝总管下段与十二指肠距离较大者,可在肝门部肝包膜下将肝管及肝门板从肝脏分离,将肝管分叉部下降1~2 cm,从而缩短肝总管与十二指肠的距离,减少吻合口张力,避免吻合口瘘,利于吻合。吻合口内置T管作支撑引流,留置3周。本组资料12 例,无胆瘘发生。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用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也取得较好效果。李际辉[5]等总结用腹腔镜治疗54例Mirizzi综合征,认为粘连分离是最关键的步骤,所有的操作必须紧贴胆囊完成,胆囊瘘口和损伤裂口的缝合修复用丝线间断缝合或“8”字缝合为佳,避免连续缝合,对于瘘口较大者可用胆囊壁覆盖。该病是胆囊结石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多数病例有较长的胆囊结石病史,从胆囊结石形成到Mirizzi综合征出现有一过程,所以对胆囊结石症状初发者和有先天性解剖异常无症状者,在全身情况许可的前提下,早期手术是合理的和必要的,对预防Mirizzi综合征,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陈 翔,彭晓云.胆囊切除Mirizzi综合征[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5(1):61.

  [2]周 旭,易继林,陈强谱,等.33例Mirizzi综合征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35.

  [3]Becker CD.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Mirizzi Syndrome[J].Am J Roentenology,1983,143(11):591.

  [4]Joseph S,arvajal S,Odwin C,et al.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Mirizzi syndrome[J].J Clin Ultrasound,1985,13(3):199.

  [5]李际辉,郑成竹,仇 明,等.54例Mirizzi综合征的腹腔镜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334-33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