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肝棘球蚴病的诊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538次

  作者:靳瑞峰  作者单位:新疆,尼勒克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肝棘球蚴,诊疗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系绦虫病的蚴或包囊感染所致。细粒棘球绦虫寄生在狗体内是终宿主,人、羊和牛是中间宿主,人与人之间不传播。传统的肝包虫内囊摘除,在摘除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头节外溢或残留,术后易复发。二次手术患者痛苦大、费用高等缺点。笔者所在尼勒克县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到2009年5月共收治34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经手术加药物治疗效果满意,总结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8~47岁,均行择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静点地塞米松注射液20 mg,切口选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切断肌肉、切开腹膜、充分显露术野。用0.9%的生理盐水纱布垫将囊肿与腹腔隔开,用自制的Y型穿刺针(一头套橡胶管旷置、一头接吸引器)穿刺囊肿,尽量洗净囊液,重穿刺针一头橡胶管通过穿刺针注入3%高渗盐水灌洗(等待5 min反复2~3次)以杀死头节,切开外囊壁摘除内囊后用高渗盐水纱布块擦拭外囊壁,剪去多余的外囊壁。残腔大且深者放置引流管,小且浅者用大网膜填塞残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2 结果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7天同时应用保肝药物,腹腔引流管2~3天拔除,残腔引流管待无引流液后拔除,术后3~5天开始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3~6个月。术后有5例出现胆汁瘘,持续引流10~45天胆汁瘘自行闭合拔管。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一例复发。3 讨论

  文献报道[1],传统的内囊摘除术,术后复发率为4.5%~20.2%,残腔并发症高,单纯药物治疗通常难以达到治疗效果。本组采用手术加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术中注意用生理盐水纱布垫保护邻近组织,应用自制的Y型穿刺针穿刺损伤小,大大减少囊液外溢的机会,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值得推广。术中严密止血遇胆汁瘘给予结扎缝合,术中避免手术器械交叉污染,如包虫囊肿摘除后更换手套等保护措施减少医源性种植传播机会。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