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附15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01-04 浏览次数:476次
作者:赵小凡 作者单位:新疆哈密,哈密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诊断;治疗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不同因素引起的胰腺局部、节段或弥漫性的炎性疾病导致胰腺不同程度的腺泡萎缩、胰管变形、胰实质的纤维化或钙化,并造成轻重不一的胰外分泌和(或)内分泌功能的障碍。其病程长,具有持续性、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1]。
慢性胰腺炎在世界各国的病因各不相同[2],欧美各国酒精中毒所致者约占50%(最多的82%),胆源性约占20%~30%(最多的39%),特发性(原因不明)约占20%~30%(最多70%)。在日本,酒精性占32%,胆源性占10%,特发性占41.5%,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和饮食关系密切,高蛋白、高脂肪以及低蛋白饮食人群中发病率高。欧美等国多发,这可能和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有关。非洲一些国家和印度等国由于蛋白质缺乏所致的慢性胰腺炎约占28%~100%,在印度慢性胰腺炎病人平均年龄12.5岁,明显和蛋白质缺乏有关,在我国有学者提出胆石症和胆道疾病为慢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约占40%~50%,其发病机制为[3]:胆胰管梗阻所致胰液淤滞,十二指肠乳头部炎症及纤维化,壶腹部嵌顿结石,或壶腹周围肿瘤引起的胆胰管末端共同流出道持续梗阻可导致慢性胰腺炎。早年Comfort提出慢性胰腺炎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演变而致的观点。自1963年关于胰腺炎的马赛会议以来,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胰腺炎是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截然不同的一类胰腺疾病,具有代表性且受到较普遍认同的是Sarles提出的“胰管内蛋白学说”[4]。
慢性胰腺炎的病理学特点:在慢性胰腺炎发生的初期,胰腺的外观形态看上去仍基本正常,在慢性胰腺炎严重发作时,胰腺多呈弥漫性的水肿,可有出血和局灶性坏死,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到晚期胰腺逐渐发生萎缩,此时胰腺质地因纤维化和钙化而变得坚硬,其表面比较光滑,呈淡红色或灰白色,当胰腺外分泌实质组织仍旧保存时,腺体为斑点状黄褐色,切面呈白色,病变区域的小叶结构丧失,当有脂肪坏死时,胰腺表面会出现白色隆起的坏死小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9月共收治慢性胰腺炎病人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为34~63岁,其临床表现均为持续性中上腹胀痛、频繁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为主诉,疼痛较剧,无放射性,发病时间6 h~3天不等,其中合并胆结石患者8例,4例已施行胆囊切除术,5例合并有黄疸,发病诱因有高脂饮食、饮酒史。入院时查血分析:白细胞在10.0×109/L以上,血尿淀粉酶升高者有10例,正常者5例。入院时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8例提示:胰腺有不同程度增大,主胰管扩张、胰腺回声不均匀,合并胆囊增大者8例,入院后10例行核磁检查胰腺有不同程度水肿,其中5例胰腺周围有渗出液,有4例超声检查阴性后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3例提示:有十二脂肠憩室,该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病史。
1.2 治疗 这些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各项化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后出院。
2 讨论
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虽然有差异,但亦有几个共同症状:即腹部胀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且发作时多与进食不当有关,经禁食、抗炎、补液、对症治疗后多能缓解症状,保守治疗效果可,但症状易反复。
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多以其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对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阴性者,诊断较困难。慢性胰腺炎治疗的方法较多,有:(1)保守治疗;(2)介入治疗;(3)经内镜治疗;(4)手术治疗。因外科手术治疗在我国开展的相对较晚,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手术操作较复杂,手术后并发症亦较常见。在我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有关报告病例较少,所以这类病人术后效果所见国内报道亦不多,在我国仍以保守治疗为主。
【参考文献】
1 钟守先,胡麦.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4):32.
2 沈魁.我国慢性胰腺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现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4:121.
3 董家鸿.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4):195.
4 Sarles H,Bernard JP,Gullo L.Pathogenesis of chronic pancreatits.GUT,1990,3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