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543次

  作者:陈延丽 作者单位:137400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额外给予谷红注射液。评价两组的炎症因子(IL-6、CRP和TNF-α)和血脂(TG、TC、LDL-C和HDL-C)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IL-6、CRP和TNF-α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G、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改变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红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炎症因子;血脂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种炎症因子被认为是参与早期神经细胞损伤重要的因子,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代谢异常,造成血液黏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是引起脑组织血流速度降低、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谷红注射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乙酰谷酰胺和红花的提取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本研究主要观察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0例,为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男69例,女51例,年龄41~81岁,平均(62.5±8.3)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时间72 h以内入院。诊断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排除了短暂性缺血性疾病、严重高血压经治疗血压未下降者、患者刚刚接受溶栓治疗、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3~80岁,平均(62.8±7.8)岁,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1~81岁,平均(62.2±8.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嘱咐患者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给予基础治疗包括脱水剂、降颅内压、利尿剂、纠正电解质紊乱、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同时对症治疗,两组所用药物保持一致。此外,研究组额外给予谷红注射液15ml(包括红花提取物0.5mg,乙酰谷酰胺3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共14天。

  1.3 相关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和治疗14d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常规离心分离血清。IL-6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购于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RP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试剂盒购于美国Beckman公司;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购于北京东亚生物技术研究所。血脂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 由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改变。

  1.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通过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并进行分级: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改变

  两组治疗后IL-6、CRP和TNF-α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改变情况比较

  2.2 血脂改变情况

  治疗后两组的TG、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改变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改变情况比较

  2.3 血脂、炎症因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中度和轻度患者之间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血脂、炎症因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可以使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使斑块内部被腐蚀,继而出现裂痕、破裂、出血等,导致血栓形成[1]。各种炎症因子中与IL-6、CRP和TNF-α最为重要。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的重要标志物,其可以直接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参与炎症反应,并且还能促进黏附因子的释放[2]。IL-6介导调节炎症反应,可间接调节中性粒细胞黏附、聚集,导致微循环障碍,形成血栓。TNF-α可导致IL-6分泌增加,并与之相互作用,促进病灶部位炎症因子浓度升高,此外TNF-α还可以使中性粒细胞靠近病灶,导致白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3]。血脂代谢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也密切相关。血脂代谢紊乱,可增加血液黏度,降低血流速度,容易导致血小板黏附并聚集,导致血小板血栓形成,调节脑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对改善患者局部供血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以避免代谢毒物对受损组织的进一步破坏。

  谷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乙酰谷酰胺和红花提取物,乙酰谷酰胺通过血-脑脊液进入脑内可以分解为γ一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前者可以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对抗兴奋毒性、保护神经,并且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元细胞代谢。后者含有红花苷和红花黄色素等化学成分,可以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凝血、抗血栓等。两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从多角度治疗急性脑梗死[4,5]。

  本组结果显示,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患者中炎症因子和血脂浓度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炎症因子和血脂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某种相关性,这也表明炎症反应的加剧和血脂代谢紊乱程度的加重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具有密切关系。通过14天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变,尤其是在研究组,这一改变更明显,表明谷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鱼海,杨金锁,张建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4):219-221.

  2 熊高华,聂本刚,喻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的炎性机制分析.西部医学,2011,23(2):308-309;312.

  3 王天虎.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4(3):44-46.

  4 江秀龙,张旭,雷惠新.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7,4(2):65-68.

  5 张茁.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性临床观察.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382-438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