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24 浏览次数:486次
作者:李宝华,邓景蕊,单松林 作者单位: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体会
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间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中,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年龄27~76 岁,平均年龄51 岁。其中急性胆囊炎5 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46 例,胆囊息肉9 例。
1.2 手术方法
60例病人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病人取仰卧头高足低左倾位,采用三孔法,即在腹部切三个小切口,即(A)孔:于脐下缘纵向切一长约10 mm小切口,用巾钳夹住切口两侧皮肤,将切口两侧腹壁提起,用气腹针沿该切口刺入腹腔,感觉有两次突破感,将装有生理盐水的5 mL注射器接到气腹针上,拔掉内芯,如气腹针已进入腹腔,生理盐水将自行流入腹腔,然后连接二氧化碳气腹机导管,开始先缓慢注气,每分钟约1~ 2 L,然后逐渐加大流速至每分钟5~8 L,腹内压应保持在12~14 mmHg之间,以满足手术需要;气腹建立后,将气腹针拔掉,再次提起两侧腹壁,于该孔插入10 mm锥鞘,拔出穿刺锥,连接气腹机导管,将预热的腹腔镜经套鞘插入腹腔,连接摄像与监视系统,观察腹腔内情况,以脐为中心,镜身可以旋转360度,进行腹腔探查,观察腹腔内情况,仔细观察:(1)腹腔内有无粘连与肿块;(2)肝脏与脾脏的大小、色泽及质的;(3)胃十二指肠有无梗阻及溃疡;(4)腹壁各穿刺点有无腹膜下出血;(5)胆囊大小、炎症水肿及粘连情况;(6)胆总管的直径及胆囊管的位置,胆总管、肝总管、胆囊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胆囊三角区有无严重的粘连等;(7)确定能否行胆囊切除术。如能切除,再在腹腔镜的监视下分别穿入另外两锥鞘,即(B)孔和(C)孔。(B)孔:于剑突下约4~6 cm处略偏右作一约10 mm纵向皮肤切口,穿入10 mm锥鞘,套鞘应位于肝镰状韧带的右侧穿入,取出穿刺锥,经此孔可插入转换器、切割烧灼器、剪刀、钳夹器等,作为主操作孔。(C)孔:于右锁骨中线稍后方肋缘下约2~3 cm作一约5 mm的纵向皮肤切口,穿入5 mm的锥鞘,退出穿刺锥,经此孔插入牵拉钳。行胆囊切除时,按常规解剖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首先确认胆囊管,提起胆囊颈部,使胆囊管部有一定的张力,沿Hartmann袋的中部侧面用电凝分离钩电凝切开其腹膜反折,保持一定的牵引张力,使胆囊管向上向前牵引,充分游离出胆囊管,距胆总管约5 mm处的胆囊管连夹两枚钛夹,靠近胆囊颈部再夹一枚钛夹,于二者之间切断胆囊管,然后将已切断的胆囊壶腹侧胆囊管向外侧及头端牵引,用电凝钩分离出胆囊动脉,确认后夹两枚钛夹,于其远端电凝切断;用电凝分离钩沿胆囊浆膜下顺行切除胆囊,胆囊床充分电凝止血。然后用纱布条蘸净创面,查无活动出血及漏胆后,取出纱布条,拔出各穿刺锥鞘的内容及锥鞘,最后拔出腹腔镜,放净二氧化碳气体,用邦迪封闭各小切口。
60例病人中,只有1 例病人因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而中转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其他病人全部于术后24 小时进流食,无不良反应,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
2 讨 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气腹下分辨率清楚,并且有放大效果,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后病人痛苦少,恢复快[1]。无一例出现术后出血、胆囊窝积液、腹腔脓肿及胆漏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注意的问题如下:(1)首先术者及助手应充分了解并掌握腹腔镜设备的使用原理。(2)术者及助手要有丰富的胆囊切除经验和熟练的外科操作技巧,各自要有独立操作完成胆囊切除的应变能力,手术组要相对固定。(3)对于胆囊明显肿大积脓者,要先行穿刺减压,以充分显露胆囊颈部,有利于牵拉操作[2]。(4)要充分遵守胆囊切除操作规范,辨清肝总管、胆总管与胆囊管三管之间的关系。(5)处理胆囊动脉时,不宜将其剥离得太干净,否则,夹持的钛夹容易脱落而导致出血。(6)操作过程要轻柔,以免造成副损伤及结石残留腹腔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李冬生,陈云清,梁炎,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石漏入腹腔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10(22):627-628.
[2] 吴建斌,张明金.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症及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