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与重型肝炎预后关系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6 浏览次数:472次
作者:田巧,庞国宏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预后不同将8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46例),检测其PTA水平,从PTA水平和PTA降低的严重程度比较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转归。结果 重型肝炎死亡组PTA水平为(23.86±5.62)%,存活组PTA水平为(42.83±7.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水平为30%~40%、20%~30%、10%~30%、<10%时病死率分别为12.5%、39.5%、72.7%、100.0%,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A的降低和严重程度与重型肝炎的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是诊断重型肝炎的标准之一,是衡量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判断疗效、评估预后的一项最敏感和可靠指标。
【关键词】 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预后
重型肝炎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广泛坏死的一组肝脏疾病,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极高。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复杂多样,如何探讨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是临床极为关注的问题。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降低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PTA降低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与重型肝炎的临床意义和预后的关系,对8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PTA的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重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2003~2007年的住院患者,男72例,女14例,年龄15~66岁,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预后不同,分存活组(46例)、死亡组(40例)。
1.2 检测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和以后每周1次抽取1.8 ml静脉血于含0.2 ml肝素抗凝瓶内,充分摇匀。每次均设健康对照。PTA检测采用凝固法先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仪器用德国BE全自动血凝测定仪,再利用PT计算PTA,计算方法为: PTA= 0. 4C/(PT- 0.6C)×100%,其中C为对照值。PTA参考值为70%~150%。对于进行多次测定的结果,采用患者病情危重时PTA结果来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86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40例,存活46例,死亡率为46. 5%。死亡组PTA水平为(23.86±5.62)%,存活组PTA水平为(42.83±7.5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死亡组PTA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根据PTA降低的程度将重型肝炎分为4组,分别统计其病例数、死亡数,并计算相对应病死率,结果。 重型肝炎PTA降低程度与病死率的关系
可看出PTA水平越低,预后越差,相互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重型肝炎患者因肝功能严重衰竭,加上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与重型肝炎预后有关的实验室指标很多,但能早期、特异、灵敏、准确地反映肝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的并不多。目前国内一直采用PTA<40%,同时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171mmol/L作为实验诊断重型肝炎的标准指标[1]。有资料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并发低钠血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其中PTA的检测具有其他实验指标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已被列为诊断重型肝炎的标准之一,是衡量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判断疗效、评估预后的一项最敏感和可靠指标。本资料86例重型肝炎的PTA分别为30%~40%、20%~30%、10%~30%、<10%时病死率分别为12.5%、39.5%、72.7%、100.0%。说明PTA水平越低,肝细胞损害越重,病情预后越差,PTA降低程度与重型肝炎的预后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当PTA降低到10%以下的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更为凶险,治疗难度更大,死亡率更高。本组资料还显示,95.35%(41/43)的死亡病例分布在PTA 30%水平以下,而分布在PTA 30%水平以上者死亡的只有4.65%(2/43),此时的病例死亡率分布差异最大,提示PTA 30%是判断重型肝炎临床转归的重要界限。重型肝炎攻关组报道,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随PTA降低而逐渐升高,特别是当PTA<30%(或PT>26 s),预后较差[3,4],与本组结果相符。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除了第Ⅷ因子外,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如Ⅰ、Ⅱ、Ⅲ、Ⅴ、Ⅶ、Ⅸ、Ⅹ、Ⅺ、Ⅻ均在肝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中任何一种缺乏均可引起PTA下降;而且这些凝血因子的半衰期极短,如Ⅱ(50~80 h)、Ⅴ(12~24 h)、Ⅶ(2~6 h)、Ⅹ(48~60 h)。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肝脏大面积坏死,正常肝细胞迅速减少,导致凝血因子合成明显降低。故肝细胞严重损害和坏死时数天之内PTA明显下降。肝细胞损害愈重,PTA下降愈明显,其降低程度与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该指标能早期反映肝脏受损情况,同时也是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灵敏指标。总之, PTA降低作为重型肝炎病情恶化和预后不良的信号,不仅是因为PTA反映了凝血因子合成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肝脏组织坏死程度。因此,动态观察PTA的数值对重型肝炎预后判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 56~62.
[2]侯乐声,宋佩辉,陈楚昂,等.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12(3):19~21.
[3]江建宁.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0,22(1):83~86.
[4]Yuen MF, Sablon E, Hui CK,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severe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J]. Clin Infect Dis, 2003,36(8):979~984.
[5]赵 敏,王惠芬. 97例慢性重症肝炎生存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0,16(1):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