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小脑出血1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30 浏览次数:541次
作者:赵振东 作者单位: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关键词】 高血压,小脑出血,CT扫描
近年来,我院收治因高血压引起的小脑出血15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0例,女5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64岁。所有病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均经CT扫描证实。
1.2 临床表现
发病先兆主要为头痛、眩晕、呕吐及站立不稳(占13例)。主要体征为言语不清6例,呼吸困难2例,共济失调7例,脑膜刺激征6例,病理反射阳性3例,周围型及中枢性面瘫及偏瘫8例,眼部体征主要为瞳孔缩小、眼球活动受限、两眼裂不等大及旋转性眼球震颤12例。
1.3 头部CT扫描所见
发病后2 h~24 h内均行CT扫描,CT值在57 H~91 H。血肿体积按л/6×血肿最大长径×血肿最大横径×血肿层数=出血量计算。血肿直径为1 cm~5 cm。按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分为:蚓部出血5例,出血量为1 m1~12 m1,出血位于中线部位,多破入脑室或脑池,有4例伴有脑积水死亡;半球大量出血5例,其中左侧半球4例,右侧半球1例,出血量为10 ml~18 ml,出血位于小脑齿状核部位,范围较大,可累及蚓部,甚至越过中线。多有四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和移位,并可破入四脑室及脑池。其中2例出血量大于15 ml死亡;半球小量出血5例,出血量小于5 ml者3例,出血量在5 ml~10 ml之间者2例。出血在半球内侧,近四脑室,呈小灶性出血,周围可有低密度水肿带可伴有四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
2 结果
蚓部型出血手术4例,死亡4例,半球大量出血手术5例,死亡2例,半球小量出血手术1例,治疗痊愈。出血量为 8 ml,经保守治疗无好转而改行手术治疗痊愈。手术治疗病人中作脑室引流者3例,死亡1例。行开颅血肿清除者7例,死亡3例。
3 讨论
在无CT扫描的情况下,小脑出血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近年来,Ott提出小脑出血三联征,即肢体共济失调、向病灶侧注视麻痹及周围性面瘫。魏氏也归纳为三条:突发性头痛、眩晕、呕吐、行走不稳;眼球水平性注视麻痹,眼球震颤,角膜反应消失及周围性面瘫;病初神志清,继而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节律失常或锥体束征等脑干压迫症状。而CT扫描可准确地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脑室脑干受压或移位情况,脑积水和脑水肿等,并可追踪观察,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因此,依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具体临床表现,CT的定位检查可做出准确的诊断。蚓部型:出血在脑室中可形成血块,堵塞导水管及四脑室侧孔及中孔,造成脑积水,迅速引起颅内高压,形成脑疝死亡。蚓部出血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半球出血,其预后不良,特别是伴有脑室出血、脑积水者,应立即手术或行脑室引流。本组5例,死亡4例。半球大量出血型:出血范围较大,多在半球中心可累及蚓部,甚至越过中线。常有四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大量出血可破入脑室或脑池。本组5例均行手术治疗,死亡2例。我们认为血肿量大于10 ml者应尽早手术。半球小量出血型:出血量小于5 m1及在5 m1~10 ml之间者,出血多在半球中间部。有些灶周水肿,可伴有四脑室轻度受压及移位。本组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量8 m1中转手术而愈,我们认为对于出血量小于 5m1者或血肿直径小于3 cm者可行保守治疗,血肿量在5 ml ~10 ml,可观察治疗,若意识障碍加重,则需行手术治疗。
本组有6例死亡,均伴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显然,这是致死的重要原因。我们提出CT可提示危险征象供参考:血肿直径>3 cm ;第四脑室及脑干同时受压移位;脑积水征象;血肿破入脑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