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胆道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0-09-21 浏览次数:369次
作者:梁浩晖 王成友 张敏杰 倪勇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广东深圳 518035
【摘要】目的:总结胆道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总的胆道残余结石率为10.9%;经T管胆道造影和B超检出残余结石53例(93.0%,53/57),35例(85.4%,35/41)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5例(5/6)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尽结石,仅6例(10.5%)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应该重视术后残余结石的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经T管窦道取石及EST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关键词】 残余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道镜;影像学
残余结石是胆道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达9.4%~30.7%,其处理是胆石症治疗中的难题[12]。现对我院收治的57例残余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我院收治残余胆管结石57例,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手术病例的17.7%(57/522)。其中男24例,女33例,中位年龄(40.7±19.2) (21~80)岁。
1.2 残余结石的诊断
对肝内胆管结石行胆道取石术后的患者,常规于术后9~31d(平均15d)进行经T管胆道造影,未发现残余结石者,根据T管拔除原则和方法拔除T管,3个月内复查B超。对怀疑胆道残余结石而经T管造影和B超均未发现者,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 、内窥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
1.3 残余结石的治疗
对发现胆道残余结石而未拔除T管者,持续开放T管引流,6~8周后拔除T管,经窦道行胆道镜取石。对T管拔除后发现残余结石者,如结石位于肝或胆总管,可采用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取石;对结石位于Ⅱ、Ⅲ级胆管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利胆治疗,并定期B超复查。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6(平均19.3)个月。
2.1 残余结石的检出
经T管胆道造影检出残余结石47例(82.5%,47/57),B超检出42例(73.7%,42/57),二者并用共检出残余结石53例(93.0%,53/57)。经ERCP检出者6例(100%,6/6), MRCP 检出者15例(68.2%,15/22),经胆道镜检出者32例(86.4%,32/37)。
2.2 残余结石分布
单发残余结石者32例,其中9例位于肝或胆总管,23例位于肝内胆管;多发者25例,其中3例位于肝或胆总管,4例位于肝内外胆管+肝或胆总管,18例位于肝内胆管。
2.3 残余结石治疗结果
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者41例,其中30例取石1次,11例经历2次以上取石。35例(85.4%)例取尽残余结石,6例(14.6%)肝内胆管结石未取尽,其中3例取出胆总管结石及部分肝内胆管结石,3例取石失败。总有效率为92.7%(38/41)。
经EST取石者6例,其中3例为胆总管结石,2例为胆总管合并左肝管结石,均取尽结石;1例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尾叶胆管结石,仅胆总管结石被取出。
9例患者(包括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及EST取石未取尽者3例)接受中西医结合利胆治疗1~6个月,其中3例于2~6个月后复查B超示结石消失。
6例患者于术后6~92个月行再次胆道手术,术中采用B超指导取石、胆道镜取石及肝部分切除术,均取尽结石。
11例患者(包括3例始终未经任何取石或排石治疗患者)于随访期间仍残留结石,定期随诊,随访期间未发生胆道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凡手术中结石未能取尽,术后造影发现有结石者被认为残余结石患者。若术中和术后检查胆管内已无结石,以后又出现类似术前的症状,经检查证实有结石者称为复发结石患者。目前一般以手术后至出现症状证实有结石的间隔时间长短来区分,术后1 年以内发现结石者为残余结石患者,1年或1年以上者为复发结石[3]患者。
对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现,除密切观察T管引流胆汁的量和性状,黄疸消退情况及患者临床症状外,影像学检查已成为早期发现残余结石的重要手段。术后常规经T管胆道造影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1,4]。胆道造影可了解术后肝内外胆管的结构有无病变、结石等,然而仍有一定的漏诊,其原因与造影剂浓度、患者体位及残存胆管狭窄等有关。B超检查是对术后残余结石诊断的有效补充。本组资料中,T管胆道造影残余结石检出率为82.5%,B超检出率为73.7%,二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为93.0%,值得注意的是,T管胆道造影漏诊的10例中有6例经B超检查而发现残余结石。ERCP及MRCP亦是发现残余结石的有效办法,然而高昂的费用及患者耐受性限制其临床广泛开展。胆道镜检查需要T管窦道较坚实后才进行,往往需要术后6~8周才较安全。
术后早期发现胆道残余结石是治疗的关键。在拔除T管以前发现胆道残余结石者,宜保留并开放T管,每周随访。6~8周后可拔除T管,经T管窦道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取石[5]。对一次不能取尽者,应经T管窦道再置入引流管,1~2周后再次取石。本组资料中,41例患者接受了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35例(85.4%)取尽残余结石,3例取出胆总管结石及部分肝内胆管结石,总有效率为92.7%(38/41),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拔除T管后发现残余胆道结石患者,往往为术后定期复查或出现症状时才被发现,尤其是结石排入胆总管时可出现胆管炎症或胆道梗阻症状。EST取石是首选的方法,尤其是结石位于肝总管或胆总管患者。而对结石位于Ⅱ、Ⅲ级胆管者,往往通过EST也难以取出或取尽结石。本组资料中,6例残余结石患者,5例取尽结石,治疗效果显著。
对结石位于肝内Ⅲ级胆管者,可考虑暂时观察,定期B超复查。对细小结石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排石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症状或肝功能受损的表现,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再次手术治疗。本组6例(10.5%)需再次手术治疗。
再次胆道手术因腹腔内组织粘连严重,常使手术复杂而困难,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必须注意掌握胆道再手术的适应证:(1) 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症状反复发作,经较长时间的药物排石或溶石治疗后,疗效甚微者;(2) B 超检查证实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虽无体征,但结石致肝功能异常者;(3) 残余结石梗阻致发生急性重症胆管炎。对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患者,术中应尽量采用B超、胆道镜等方法,或肝部分切除术等,争取取尽结石,防止残留或复发。
【参考文献】
[1]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观念的变迁[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2,7(3)∶65.
[2]梁力建,韩雨生.肝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方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20(9):521523.
[3]冉瑞图.关于肝胆管残余结石的几点看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20 (9):517518.
[4]王立新,徐智,张能维,等. 术后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J]. 中国内镜杂志, 2002,8(2):5253.
[5]刘金钢,余云.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的内镜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24(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