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9-20  浏览次数:366次

  作者:孟维利 张国元 范雪红 马昕 褚兰英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6例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在常规保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 ml入5%葡萄糖250 ml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组予低分子量肝素5000 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SCB)、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降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LMWH可作为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低分子量肝素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for therapy of chronic cholestatic hepatitis B

  MENG Weili ZHANG Guoyuan FAN Xuehong et al

  Affiliated Wudi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2519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n the therapy of chronic cholestatic hepatitis B.Methods Seventysix patients with chronic cholestatic hepatitis B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All patients were based on the therapy of protecting liver and depressing enzymes and canceling icterus with common drugs. thirtyeight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5000 u on hyodermic and once daily.Others of control experinent were injected with 20~30 ml of compound Danshen and 250 ml of 5% glucoses once daily.Results All parameters which contain STB,SCB,TBA,ALP and GGT obviously descended in therapy group after two weeks.The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LMWH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method on the therapy of chronic cholestatic hepatitis B by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Key words】 chronic cholestatic hepatitis B,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我院肝病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表现为有明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自觉症状常较轻,常有明显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样。肝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活动度(PTA)>60%,或应用Vit K1(10~20 mg)肌注一周后升高到6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类似梗阻性黄疸,如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升高,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7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6~69岁,平均455岁。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5~70岁,平均468岁。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病程、治疗前症状及肝功能异常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甘利欣、茵栀黄、肝泰乐、门冬氨酸钾镁等常规保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 ml入5%葡萄糖250 ml内静脉滴注,治疗组予低分子量肝素5000 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疗程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分别观察乏力、纳差、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每周复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尿、便常规和肾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率治疗组为8947%(34/38例),对照组为5263%(20/3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0721,P<001)。皮肤瘙痒有效率治疗组为8421%(32/38例),对照组4731%(18/3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具有非常显著性(χ2=11456,P<001)。

  2.2 两组肝功能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肝功能各项参数比较(略)

  注:组间同期比※P<005,※※P<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用药1周及疗程结束各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无1例有PT延长,治疗过程中无出血倾向。

  3 讨论

  淤胆型肝炎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胆汁成分经由血胆屏障进入血液是发生胆汁淤积的主要途经[2]。临床上常用的退黄药物主要用熊去氧胆酸、茵栀黄、苦黄及中医凉血活血等,但疗效欠理想。糖皮质激素因副作用较多且易造成病毒复制活跃而加重肝细胞坏死,故目前多不主张应用。近年来报道,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较好[3],但由于价格昂贵,患者经济难以承受而常常限制其应用。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尤为必要。

  Kelber等[4]研究发现各种肝病患者血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升高,其中淤胆型肝炎最为显著。PAF[2]一方面激活血小板,增加血栓素A2生成,从而形成微血栓,造成微循环障碍;另一方面可活化多形核粒细胞,使之聚积,并促进其与肝窦内皮细胞的粘附而损害内皮细胞。基于以上病理生理,我们用具有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作用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淤胆性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显示疗效显著优于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作用的复方丹参注射液。

  低分子量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一样进入血液循环,吸附在肝窦内皮细胞,可增加其负电荷,使肝窦内皮细胞免受病毒及多形核粒细胞的粘附损伤。有研究报告[5],LMWH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而起溶栓作用。与普通肝素比较其优点为[6,7]:对血小板凝集作用降低不引起血小板减少,血栓和出血副作用少;半衰期比普通肝素延长2倍,生物利用度提高,皮下注射可吸收90%,抗凝作用持续16~24 h,每日只需皮下注射一次;使血浆ATⅢ水平下降缓慢可使用15 d(普通肝素使血浆ATⅢ下降明显,使用以10 d为宜)。

  因此低分子量肝素通过抗凝、溶栓、修复肝窦内皮细胞而改善肝脏微循环,纠正肝细胞缺血缺氧状态从而促进肝细胞再生,其疗效高,使用方便,较经济,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S].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

  2池肇春.实用临床肝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18~219

  3秦波,郭树华,赵有蓉,等.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158

  4kleber G,Wieber C,Heuer C,et al.Evidence for systemic release of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in liver disease[J].J Hepatl,1996,23:127

  5Bentl DG.Antithrombosis action of heparin[J].Thromb Res,1990,18(2):177

  6沈耕荣,余书文,董祥家,等.重症肝炎[M].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0

  7郝菁华,石军,任万华,等.肝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2):109

  滨州医学院附属无棣医院 25190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