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 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3-30 浏览次数:530次
作者:李淑敏,施荣富,王克玲,张凤珍 作者单位: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 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用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40例)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做动态脑电图,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儿童治疗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间临床下痫样放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 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脑电图β、α、θ、δ功率值无影响并可使临床下痫样放电消失或减少。
【关键词】 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儿童,良性癫痫 脑电图
国内外有许多对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前后脑电活动的研究报告,但笔者尚未见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前后的比较研究报告。本组资料对伴中央 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应用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对脑电活动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癫痫儿童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12岁。入组标准:(1)年龄6~12岁;(2)经临床和动态脑电图确诊为小儿良性癫痫;(3)未服用任何抗癫痫药;(4)入组前发作2次或2次以上。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疾病或脑部疾病;(2)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无异常。癫痫的诊断和分类依据198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1]。
1.2 方法 使用南京伟思公司生产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及定量研究系统,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监测时间不少于20 h。频域范围0.5~30 Hz,其中β:13~30 Hz,α:8~12.8 Hz,θ:4~7.8 Hz,δ:0.5~3.8 Hz。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检查患儿肝功能、血、尿常规,将入组儿童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左乙拉西坦组40例。卡马西平由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0.1 g/片,100片/瓶。服药剂量为10~20 mg•kg-1•d-1,分3次口服,服药14 d后清晨,服药前0.5 h采静脉血测其稳态谷浓度。左乙拉西坦由UCBS.A.(比利时)生产,0.25 g/片,30片/盒。起始治疗剂量每次10 mg/kg,每日2次口服,每2周每次增加10 mg/kg,最大治疗剂量每次20 mg/kg。治疗12周,再次检查动态脑电图。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2组临床下痫样放电变化 治疗后2组临床下痫样放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左乙拉西坦能更好地抑制临床下痫样放电。见表1。表1 2组治疗后临床下痫样放电比较 注:与卡马西平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卡马西平组β、α、θ、δ相对功率值 卡马西平组治疗后α功率值降低(P<0.05),θ功率值增加(P<0.05),β、δ功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卡马西平组治疗前后β、α、θ、δ相对功率变化
2.3 治疗前后左乙拉西坦组β、α、θ、δ相对功率值 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前后β、α、θ、δ功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前后β、α、θ、δ相对功率变化
[3] 讨论
3.1 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对临床下痫样放电的影响 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后临床下痫样放电消失25例(62.5%),减少50%以上者(含消失)32例(80%);卡马西平治疗后临床下痫样放电消失17例(42.5%),减少50%以上者(含消失)23例(57.5%)。治疗后两组间临床下痫样放电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左乙拉西坦能更好地控制临床下痫样放电。卡马西平组有5例(12.5%)治疗后临床下痫样放电增加,左乙拉西坦组未见此现象。
国内沈廉娟等[2]报道,卡马西平可使临床发作控制,但却有20%的患者痫样放电明显增加。临床下痫样放电可引起认知功能的短时恶化,而这种现象较为普遍。Piazzini等[3]研究显示左乙拉西坦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减少了临床下痫样放电可能是原因之一。
3.2 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对脑电功率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卡马西平组α频段相对功率降低,θ频段相对功率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未见卡马西平中毒浓度病例,因此未见δ相对功率改变。这与一般文献提到卡马西平治疗后α波减少、θ波增多、中毒血药浓度时δ波弥漫性增加一致。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前后相对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其作用位点有关。其化学结构与现有的抗癫痫药物无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其抗癫痫作用与兴奋/ 抑制性递质或受体间没有明显关系。近来研究提示左乙拉西坦的作用位点可能是脑内突触囊泡SV蛋白的亚基SV2A。动物实验显示SV2A与癫痫发作有关。据体外、体内试验显示本品抑制海马癫痫样突发放电,而对正常神经元兴奋性无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希如,林庆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3 423.
[2] 沈廉娟,黎瑞春,孙道开.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对脑电图的影响.临床脑电图杂志,1998,7:38 40.
[3] Piazzini A,Chifari R,Canevini MP,et al.Levetiracetam:an improvement of attention and of oral fluency in patients with partial epilepsy. Epilepsy Res,2006,6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