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失眠52例
发表时间:2012-03-23 浏览次数:565次
作者:郑坛明 作者单位: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机关门诊部 福州 350003
【摘要】[目的]探讨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患者分别给予腹针治疗,配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结果]痊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腹针配合耳穴贴压磁珠疗法具有明显的镇静安神作用。
【关键词】 腹针,耳穴,失眠,临床疗效
失眠又称为“不得卧”,指经常性的睡眠减少,或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时睡时醒,甚至出现彻夜不眠的症状。笔者应用“腹针”加耳穴贴压磁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材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针灸门诊患者,共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19岁,平均(42.6±8.7)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5d。
1.2 诊断标准 采用1995年卫生部制定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临床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1)有失眠的主要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沉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晚难以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小时。(2)有反复发作史。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腹针:主穴(君)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次穴(臣)取商曲(双穴);辅穴(佐使)取气旁(双穴)、气穴(双穴)。耳穴:主穴取神门、皮质下;配穴随症选用心、脾、胰胆、肝、肺、肾的穴位。
2.2 操作 腹针:(1)选用直径0.25mm、长40mm的毫针,选准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对局部常规无菌操作后,依次向神阙穴方向斜刺,要求病人有轻微的酸、麻、重、胀感觉为宜,留针30min;(2)选用直径0.25mm、长25mm的毫针,选准商曲(双穴)、气旁(双穴)、气穴(双穴),对局部常规无菌操作后,将针直刺入脂肪中,要求病人无任何感觉或有轻微的胀感为宜,留针30min。腹针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耳针:选准穴位后,局部常规无菌操作,将磁珠用胶布贴于患者一侧耳郭的穴位上,以手按压穴位,使局部有痛、胀、热感,有向其它部位传导者,疗效更佳。每日按压3~4次,每次2~3min,使局部有热感为宜。耳穴隔日换贴1次,双耳交替。10次为1疗程。观察期间,停止服用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中药新药治疗失眠临床指导原则》评定。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增至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佳。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至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h。无效: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本组52例,痊愈32例,占62.8%;显效12例,占23.1%;有效6例,占11.5%;无效2例,占3.84%。总有效率为96.2%。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29岁,2005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主诉失眠5年,近1年加重,伴头痛、健忘、神疲乏力、多梦、心烦,腰酸。长期服用安定,虽有一定疗效,入睡仍困难,夜间睡眠时间仅1~3h,舌淡红少苔,脉弦细。证属心肾不交,治以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取穴: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穴)、气旁(双穴)、气穴(双穴);耳针:神门、皮质下、心、肾。经治1疗程后,病情改善,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夜间能睡3~5h,2疗程后即可入睡近8h,后每日1次,经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5 讨论
失眠,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现代医学多采用催眠药物。长期服用,不仅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有中毒反应,抑制大脑神经系统,出现共济失调,甚至痴呆等症。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心,病因病机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治疗的关键是调整脏腑阴阳以镇静安神。腹针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要适应证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腹针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穴)、气旁(双穴)、气穴(双穴),其安神作用比较明显,考虑与心经的循行路线相类似有关。通过轻缓的刺激针法,沟通心肾,安神定志。多数患者在行针过程中,即有困意,或小睡。但是由于失眠症病因复杂,甚则顽固难治,故配合耳穴贴压磁珠疗法以增强疗效。总之,众穴并取,再配合耳穴压磁珠,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达到治愈失眠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