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头部痛点按摩治疗和预防头痛头晕350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2-03-22  浏览次数:551次

  作者:陈国喜,杨中传,邵风英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60医院内一科,云南 大理 671003

  【关键词】 头痛,头晕,按摩

  头痛头晕临床比较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为慢性病者,相关检查无异常发现,中西医治疗效果不好,患者较为痛苦。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凡头痛头晕的患者,枕骨下都有明显的压痛,进行痛点按摩后头痛头晕可消失,经常按摩可预防头痛头晕发生。为探索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2005年元月以来,我们对350例头痛头晕患者,行头部痛点按摩治疗和预防头痛头晕,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员350例,男性115例,女性235例,年龄17~75岁平均5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1年,门诊病例265例,因其它疾病住院伴随上述症状85例,72例反复发作多年,多方检查治疗无效。入院时诊断情况:诊断明确及相关检查异常189例,相关检查无异常发现不易确诊161例。检查发现异常,诊断明确为神经血管性头痛113例,原发性高血压33例,颈椎骨质增生14例,颈部多普勒检查血管及供血异常29例。本组350例中,痛前发病诱因为:受凉感冒引发83例,冬春季头颈部冷风剌激无感冒症状体征116例,151例诱因不明。73例睡眠较差。但头痛与睡眠多无明显关糸。全部患者都经头颅,副鼻窦CT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及副鼻窦炎,并经有关专科检查排除眼耳牙疾病。

  2 治疗方法与效果

  2.1 治疗方法

  先找准头部压痛点,让患者坐位或平卧,医师用双手食、中指及无名指,从后扶撑患者头两侧,双拇指在患者枕外下方与乳突连线中点,即颅骨下方凹陷处,可发现轻重不一的压痛,压痛反应程度多与头痛头晕程度基本一致。此压痛点,不按压时,患者无疼痛及其它不适,痛点找准后,用拇指或食指及中指上下左右按摩,用力程度由轻到重, 以能承受为限,压痛较明显者,先轻后重,随按摩局部痛减轻再加大按摩力度,每次2~3分钟。经按摩,局部压痛及头痛头晕随之减轻或渐消失。痛消失后仍需继续每天按摩3~5次共2~5天。为预防头痛头晕发生及头部清醒舒适,无头痛头晕时也可每天早晚按摩一次。早晚洗脸后拧干洗脸毛巾,用中指及食指,顶住2层毛巾,在上述部位及颈后稍用力,上下左右反复搓擦2~3分钟效果更明显。

  2.2 治疗效果

  经上述方法按摩治疗,全部患者2~3次按摩后痛晕完全消失,多日不再发生,有效为100%。

  3 讨 论

  头痛头晕临床较多见,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原因明确,而相当部分病例只有疼痛症状,而各相关检查无异常发现,部分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好,患者较为痛苦。头痛头晕可能与血小板凝聚,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但发病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明了,风池穴位于枕骨下,是头部神经血管走行的主要集中部位,是中医经络学手足少阳经和阳维脉的交汇穴,也是中医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头痛的主要穴位。本组病例中,部分血管性头痛及原因不明的长期头痛头晕,发生前有受凉感冒史,偏头痛与其它原因不明头痛头晕,此痛点药封闭及按摩都有有效,而且见效快,效果好,经常按摩可减少和预防再次发生,但此处出现压痛,按摩,封闭能止痛且见效快机理不明。中医观点为痛侧不通,通侧不痛,此处为颈部上行的神经血管走行处,是神经血管上行集部位。外感风寒易使局部组织收缩缺血,产生无菌性炎症,局部瘀血,从而神经血管爱压,传导及血流受到影响有关。局部按摩后可改善局部血循环和神经传导性,从而使局部疼痛头晕很快改善。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不必医师亲自操作,可教患者自已进行,不产生费用,治疗中无痛苦,能在较短时间内可解除患者痛苦,患者易接受。医师患者都有可进行,经常按摩,可减少和预防头痛头晕的发生,并使头部保持清醒舒适,具有较好临床实用价值。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