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痊愈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相关
发表时间:2012-01-29 浏览次数:551次
作者:陈东方 作者单位:265200 山东莱阳,莱阳市精神病防治所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痊愈精神分裂症病人不依从服药的因素。 方法 对80例临床痊愈精神分裂症病人不依从服药的因素进行调查,并与80例依从服药者对照。 结果 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家庭主要成员及病人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性质、服药重要性的认识,家庭主要成员的医患联系程度及病人的门诊次数、用药种类、药物的副作用等方面存在差异。 结论 加强对家庭主要成员及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病知识、药物的作用等知识的教育,及时处理药物的副作用等是预防精神分裂症病人不依从服药的关键。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
所有精神科临床工作者公认,维持服药是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主张,精神分裂症病人达到临床痊愈后至少继续服药5~10年,一旦停药极易复发[1]。为了探讨达到临床痊愈精神分裂症病人不依从服药的因素[2],笔者对1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1)病例来源 2005年7月1日~2006年11月30日,我站门诊已达到临床治愈的精神分裂病人;(2)年龄≥18周岁;(3)符合CCMD-2-R及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无其他疾病,非孕妇和哺乳期。
1.2 分组标准 不依从服药组(不依从组),门诊治疗达到临床痊愈后,不能顺从执行医嘱规定的药物剂量,不能够顺从服用药物,主要表现为拒药和藏药,停止服药时间<2年,停药无特殊原因,病情尚稳定;依从服药组达到临床痊愈后一直遵照医嘱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且病情稳定,临床痊愈至入组调查的时间≥2年。
1.3 一般资料 两组病人各为80例。不依从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18~59岁; 已婚58例,未婚22例;文化程度:初中48例,高中及其以上32例;职业:工人60例,其他20例;依从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19~60岁;已婚60例,未婚20例;文化程度:初中52例,高中及其以上28例;职业:工人55例,其他25例。以上资料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值均>0.05)。
1.4 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了自己制订的有关因素调查表,分为A、B两式。A式用于调查病人的家庭 主要成员,B式用于调查病人。A式内容包括家庭主要成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对药物正常副作用的偏见及其医患关系的联系程度。B式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般情况、病程、门诊次数到其他医院诊治的情况。用药种类、药物副反应及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等。表格由笔者培训后掌握统一标准的医师负责填写。
1.5 统计分析方法 对两组资料进行了统计汇总,对相关的资料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家庭主要成员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
2.1.1 对疾病的认识 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生活事件(生气、失恋、受挫折、不顺利)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不依从组28例,依从组12例;无上述观点的不依从组52例,依从组68例;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9.63,P<0.01)。
而认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治愈了就没有什么可注意的了,不依从组22例,依从组9例,无以上观点的,不依从组58例,依从组71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76,P<0.05)。
2.1.2 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 认为药物对精神分裂无预防作用或不了解药物有预防作用的,不依从组39例,依从组22例;认为药物有预防作用的不依从组41例,依从组58例;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6.78,P<0.01)。
2.1.3 对药物的偏见 认为抗精神病的药物有毒,影响人的智力,不依从组32例,依从组19例;无以上看法的,不依从组48例,依从组61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14,P<0.05)。
2.1.4 医患联系程度 病人达到临床治愈后,家庭主要成员不能定期带病人复诊取得医生指导的,不依从组55例,依从组41例;定期带病人复诊并经常对患者病情进行咨询的,不依从组25例,依从组39例;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40,P<0.05)。
2.2 病人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
2.2.1 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 认为药物不能预防复发或不了解药物有预防作用的,不依从组30例,依从组17例;认为药物有预防作用的,不依从组50例,依从组63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34,P<0.05)。
2.2.2 对疾病的认识 认为精神分裂是由生活事件(不顺利、生气、受挫折)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不依从组23例,依从组10例;无以上观点的,不依从组57例,依从组70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49,P<0.05)。认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治愈了就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了,不依从组25例,依从组12例;无上述看法的,不依从组55例,依从组68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06,P<0.05)。
2.2.3 药物副反应与依从性 药物副反应重要表现:乏力、口干、性功能低下、流口水、四肢震颤等,有此反应者,不依从组34例,依从组18例;无副反应者,不依从组46例,依从组62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6.41,P<0.05)。
2.2.4 门诊次数与依从性 首次门诊病人,不依从组33例,依从组20例;≥2次门诊的病人不依从性47例,依从组60例;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06,P<0.05)。
2.2.5 药物种类与依从性 服用新型药物维思通,不依从组7例,依从组18例;服用传统药物如泰尔登、氯丙嗪等,不依从组73例,依从组62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74,P<0.05)。
2.2.6 病程与依从性 病程≤5年,不依从组45例,依从组31例;病程>5年,不依从组35例,依从组49例;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24,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许多病人没有预防性治疗或维持很短的治疗期[3]。维持治疗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十分重要,一般主张维持服药不得少于5年,对于复发病人需要更长一些[1]。因停药而复发的病例非常多见,对其各个病期的服药依从性的研究国内已有许多报道,对于达到临床痊愈期服药依从性的研究报告不多,本文对其加以探讨觉得很有必要,以制订相应的对策。
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非常复杂,各种与病人、医师、治疗环境、治疗本身等有关因素,可能都会起作用[4]。本文结果显示影响临床痊愈病人不依从服药的因素[5],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家庭主要成员和病人的共同因素,表现在他们对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和治疗该病的药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存有偏见。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药物治疗时期较长,维持治疗对预防复发的重要性。其次是家庭主要成员与医师缺乏联系,减少他们获得疾病和用药等方面的知识的机会。再是药物副反应和药物种类,特别是药物所致的乏力、流口水、性功能低下及四肢震颤等副反应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药物种类显示,新型药物比传统型的药物的依从性好,这可能与新型药物服用方便,副反应少而轻微有关。其次是门诊次数和病程。首次门诊、病程少于5年者服药依从性差,这可能与他们就诊次数少,病程短,与医生接触的机会少,从中获得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物知识的不足有关。结果分析表明,加强对达到临床痊愈的精神病人及其家庭主要成员进行有关精神疾病知识,预防复发知识药物等方面的知识的宣传教育是预防不依从服药的关键。通过各处方式增加家庭主要成员与医生的接触与交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医患关系是获得精神疾病知识、抗精神病药物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预防不依从服药的重要措施。减少或避免药物副作用,尽量选用服用方便,副反应少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将有利于增加服药的依从性。首次就诊病程较短的病人是加强宣传教育、预防不依从服药的重点对象。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46.
2 薛令合.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服药不依从因素分析.山东精神医学, 2001,6(2):141.
3 于建新,胡连荣.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山东精神医学,1995,24(3):57.
4 江开达,李淑春,罗星光,等.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3):169.
6 林建荣,陈国中,关炳波,等.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0,26(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