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足跟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附25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6-16  浏览次数:400次

   作者:吴强初,王锡雄,林树体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4种皮瓣对25例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 随访0.5~5年,除1例术后皮瓣坏死外,其余24例皮瓣质地良好,功能改善。结论 血运丰富及有神经支配的皮瓣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其中足底内侧皮瓣为首选。

  【关键词】足跟,软组织损伤,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足跟软组织缺损因其解剖及功能的特点,修复重建要求较高,我院自1998~2005年应用皮瓣对25例患者进行修复,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3~56岁,平均34.2岁。受伤原因:车祸10例,机械伤9例,重物压砸伤5例。伴发跟骨骨折5例,伴发踝关节脱位及骨折5例,新鲜损伤18例,慢性溃疡6例,黑色素瘤切除术后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cm×5cm~15cm×9cm。

  1.2 方法 首先对创面彻底清创,慢性溃疡术前用呋喃西林湿敷3~5天,术中充分切除溃疡及瘢痕至正常组织。骨折行简易可靠固定,然后根据软组织缺损面积、位置与足部血循情况选择皮瓣。选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5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7cm×9cm,最小5cm×6cm。选用带血管蒂或带皮蒂足外侧皮瓣修复5例,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例,吻合血管游离胸脐皮瓣修复2例。

  2 结果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组,术后淤血坏死1例,经用带皮蒂足外侧皮瓣修复成功;伤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其余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0.5~5年,足底内侧及外侧皮瓣修复组成活后感觉良好,外形美观、耐磨,负重后无溃疡发生。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及胸脐皮瓣修复组外形稍肿,着鞋不方便,感觉恢复慢,而且各有1例反复出现再发溃疡,经换药及避免负重半年后愈合,未再出现溃疡。

  3 讨论

  3.1 皮瓣修复的要求 根据足部生物力学分析[1],站立时,如纯粹以骨骼负重计算,跟骨负载体重的80%,其余20%由跖骨小头负载。足部支撑面的大小决定了站立与行走的稳定性,而足跟部是足部最重要的支撑区域。结合其生理功能,足底软组织有以下特点:皮肤厚而坚韧,皮下组织致密,另有脂肪垫保持良好的缓冲作用,使其具有很好的耐磨压及负重功能。皮瓣修复要能达到修复的足跟具有血供好、行走稳定、局部耐摩擦,甚至恢复起码的保护性感觉功能。结合本组病例修复结果分析,应综合考虑缺损的面积、位置、类型、足踝及小腿软组织条件,肢端血供,患者全身情况等因素,采用就近避远原则,选择简易、安全有效的皮瓣。

  3.2 足底内侧皮瓣特点 足底内侧皮瓣血管神经解剖恒定[2]:动脉为胫后动脉,在足底处分出的足底内侧血管向皮肤所发浅支。静脉为与动脉同名的伴行静脉,一条静脉者占95%,两条静脉者占4.8%。神经为胫神经的分支即足底内侧神经。动脉、静脉、神经三者伴行,位置表浅。必要时可结扎足底外侧血管以胫后血管为蒂以获得足够长度,皮神经亦向近侧行支干分离。该皮瓣厚而坚韧致密,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垫,具备良好的缓冲作用[3]。皮瓣的内面是跖筋膜,转移修复跟部创面时,与跟骨直接粘连,可防止滑动,增加稳定性。皮瓣含有神经,感觉功能好,有足够的保护性,而且供区隐蔽,切取后对足部影响小,为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首选。本组修复足跟成活14例,均效果理想。但该皮瓣亦有不足,皮瓣切取面积及局部转移时蒂部可转长度受限制。皮瓣切取范围不能超过趾关节,否则影响足的负重功能,本组有1例皮瓣坏死原因是缺损区靠外侧,皮瓣蒂部长度不够,造成张力过大。

  3.3 足外侧皮瓣的特点 足外侧皮瓣的动脉为跟外侧动脉,为腓动脉和胫后动脉吻合支,静脉为小隐静脉和跟外侧动脉的伴行静脉,神经为腓肠神经的终末支,解剖较为恒定,位置较浅,切取后对足血供影响小。皮质较致密不雍肿,耐磨压,有感觉神经支配,保护性好。如缺损位置相邻,可设计成带皮蒂的足外侧皮瓣,不解剖神经血管束,将皮瓣自远端,至近端掀起至血管自深筋膜穿出处,简易安全。本组1例足底内侧皮瓣坏死后改用该方法修复,效果良好。但该皮瓣供皮面积较小,位于足外侧,为足和鞋摩擦较大部位,供区植皮后穿鞋易有不适感,而且有时跟外侧动脉较细,解剖困难。

  3.4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特点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缺损手术简便,胫后血管解剖位置恒定,易于分离,而且血运丰富,可大面积切取。本组皮瓣面积切除最大为15cm×9cm。而且血管长度限制小,可任意转至足跟足底任一位置。皮瓣内含隐神经,可用它和受区腓肠神经吻合,恢复皮瓣感觉功能。该皮瓣不足之处为早期缺乏神经营养,无保护性感觉功能,负重后易产生溃疡。同时切除皮瓣时牺牲下肢主要血管,对下肢血供影响大,皮瓣亦较足底内侧和足外侧皮瓣雍肿。

  3.5 吻合血管游离胸脐皮瓣特点 吻合血管游离胸脐皮瓣应用于患足的主要血管损伤,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受限的病例。其切取面积大,移植后即保留了足部原有血供,又保存了足的负重和行走功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4]。供区较隐蔽,宽10cm以下可直接缝合,无功能和外形影响,血管蒂恒定,管腔较大,解剖及体位方便。但其皮下组织厚,血管蒂经常要附带部分肌肉组织,而造成皮瓣雍肿影响穿鞋负重,常需行二期手术削薄。皮瓣无单一神经支配,负重易造成压迫性溃疡,应避免早期行走。

  【参考文献】

  [1] 毛宾尧.足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5-39.

  [2] 范启申,王成琪.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14-215.

  [3] 贺长清,陈风苞,张毓,等.不同皮瓣对足底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比较[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2.15(1):46.

  [4] 汤海萍,杨志贤,程国良,等.胸脐皮瓣在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6,19(2):135-13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