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护在急性轻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5-13 浏览次数:353次
作者:武宇鼎 ,付志剑 ,李增惠
(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山西中信机电公司总医院神经外科,山西太原 043801;天津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060)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护在急性重型、中型颅脑损伤中已广泛应用,但在急性轻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作者对本院2000年4月~2002年4月期间10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采集标准 (1)监护组、对照组病人均为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GCS13~15分),且影像学检查均有明显异常。(2)监护组病人均选用受伤8h以内的入院患者。(3)对照组病人均为监护组病人入院前近期入院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选取。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脑损伤至入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一般资料
实验组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9~52岁。手术治疗27例,占54%;保守治疗23例,占46%(其中包括11例先保守后手术患者)。对照组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72岁。手术治疗17例,占34%;保守治疗33例,占66%(其中由保守转手术5例)。
1.3 监护方法
患者入院后,征得家属同意后行侧脑室额角穿刺,颅内压监护,监护时间最长不超过5d,颅压监测以颅内压(ICP)持续≥15mmHg(1mmHg=0.133kPa)为临界,凡ICP达到该水平且静脉点滴甘露醇无效者,即行头颅CT检查,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以腰椎穿刺间接监护颅内压,观察病情变化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依据,无明确复查头颅CT的指征。
2 结果
(1)监护组治愈49例,占98%。穿刺造成并发症2例,占4%(其中包括1例颅内感染、1例血肿形成);其他并发症8例(肾功能异常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血糖升高3例、其中1例为糖尿病患者),占16%;死亡1例,死亡原因系其他疾患所致。(2)对照组治愈47例,占94%。其他并发症21例(其中包括肾功能异常8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血糖升高5例、其中3例为糖尿病患者,颅内感染3例,致残1例)占42%;死亡2例,死亡原因系高颅压继发脑干损伤,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以上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但监护组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监护组无一例因颅内高压而导致的死亡或致残。
3 讨论
国际上较通行的颅脑损伤的分型是基于GCS评分,轻型颅脑损伤为GCS13~15分,而不管其是否有其他临床体征,均划归为轻型颅脑损伤。随着有关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分型原则不很完善。有学者分析大宗入院时GCS13~15分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发现其评分与损伤严重性的关系不很密切,同为GCS13~15分者间存在不均质的病理生理学异常,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应该归为轻型颅脑损伤 [1] 。鉴于轻型颅脑损伤定义的不完善,神经科医师对急性轻型颅脑损伤也应有一个新的认识。
颅内压监护是将导管或微型压力传感器探头安置于颅腔内,导管与传感器的一端与ICP监护仪连接,将ICP压力动态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及时准确地分析病人ICP的变化,对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治疗、估计预后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治疗原发或继发性颅内压增高,是治疗颅脑损伤成败的关键之一。颅内压增高必然会导致脑血流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限、颅内淤血,产生脑受压、移位,严重者发生脑疝。病人常由于继发脑干损伤而导致身体重要脏器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另外,治疗颅内压增高不可避免要使用大量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大多数脱水药物都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从而进一步导致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因此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不但可以准确地把握手术时机,而且对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ICP的监测不仅仅是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轻型、中型颅脑损伤病人,如果伤后短时间内送入救治中心,且伴有明显临床症状,无论CT有无异常所见,均应行ICP监护 [2] 。ICP监护可有效控制颅内压的升高,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作者认为颅内压监护用于轻型颅脑损伤,仍不失为一种微创伤而高回报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程晓斌,姚元章,简华刚,等.轻型颅脑损伤分型初探[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3):165.167.
[2]只达石,崔世民,张赛.颅脑损伤救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