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带法固定近指间关节掌侧骨折脱位
发表时间:2010-09-14 浏览次数:386次
作者:陶建军, 施 俊, 彭明铭, 陈永明, 梁修龙, 黄 明, 黄小勇 作者单位:(十堰市中医院骨伤科, 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张力带法;固定;近指间关节;掌侧骨折;脱位
近指间关节掌侧骨折脱位并不是一种很罕见的运动性损伤,但经常被忽视或漏诊,其损伤晚期效果难以满意。临床上常表现为手指戳伤后肿胀,有时伤后有自行复位感,拍片可发现伸指肌腱中央束止点的撕脱骨折,有时伴有近指间关节半脱位。通常采用钢丝抽出法止点重建或克氏针固定,以及近指间关节克氏针固定治疗。2007年6月-2009年10月,我们采用张力带方法治疗近指间关节掌侧骨折脱位,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9例近指间关节掌侧骨折脱位患者,男15例,女4例,年龄17~62岁;13例为打篮球时戳伤,6例为摔倒时戳伤,受伤到手术间隔0~7 d。
手术方法:近指间关节背侧长弧形切口进入,可发现伸指肌腱中央束止点附着处有骨块撕脱,三角韧带常有撕裂。小心清除骨折间隙内的积血,以中节指骨背侧皮质为标记,精确复位骨折。分别从骨折块关节面背侧缘内、外1/4处进针,方向斜向远侧,以两枚直径0.8 mm的克氏针将骨折块与中节指骨固定。复位满意后,以直径1.0 mm的克氏针于近指间关节远侧1~2 cm水平,在中节指骨上横向钻孔,将细钢丝从骨孔中穿出,在侧腱束、中央腱束和克氏针深层“8”字盘绕,抽紧打结,克氏针针尾和钢丝剪断后埋于皮下,检查被动活动时骨折固定和稳定程度。术后伸直位包扎固定,3天后开始早期活动,鼓励患者主动屈伸近指间关节,夜间附以支具伸直位固定。2~3个月后手术取内固定。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关节面平整,无内固定失效,术后TAM[1]评分均为优,主观满意度评分平均4.6分(满分5分)。
2 讨论
人们常常忽视手指的损伤,认为只不过是戳了一下而已,不去就医,或者即使就医,缺乏经验和警惕性的医生常忽视了这种损伤,或仅仅以夹板固定,从而延误了治疗。一旦进入晚期畸形固定往往形成,需要做侧副韧带和掌板松解才能复位骨折,效果难以满意。
早期诊断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警惕性,对于手指戳伤不能简单地以夹板固定或外敷治疗。首先拍片,斜位片不能准确显示骨折的真实面目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注意一定要以近指间关节为中心,拍手指正侧位片。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在韧带尚未挛缩、肌腱和关节尚未黏连时手术效果最好。
手术应尽量采取坚强内固定如螺钉和张力带。其优点为取材方便,价格低廉,能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术中要保护腱束和韧带,防止广泛的瘢痕形成。钢丝一定要从肌腱下方穿出,以免勒压肌腱,造成缺血性断裂。克氏针不要穿出掌侧过长,以免磨损屈指肌腱。对于特别小的骨折块,无法行螺钉或张力带固定者,可将小骨折块切除,行钢丝或骨锚辅助的止点重建。
手指关节损伤后主要的并发症是关节僵硬。本组病例在牢固内固定的基础上,早期开始主动活动,术后恢复满意,无内固定失效,证明了早期活动的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后手指往往因肿胀而处于屈曲位,可能造成固定的屈曲畸形。本组1例患者因未及时以伸直位支具保护,手术后欠伸曾一度达到30度,经支具保护半年后,改善至欠伸50度。
【参考文献】
[1]潘达德,顾玉东,侍 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