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边缘压缩性骨折治疗18例
发表时间:2010-09-15 浏览次数:353次
作者:陶建军, 彭明铭, 陈永明, 黄 明, 黄小勇, 施 俊 作者单位:(十堰市中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髋臼;边缘压缩骨折
髋臼边缘压缩骨折一般多伴发于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也可发生于后柱伴后壁或横断伴后壁骨折,临床还发现一种边缘压缩骨折类型,即髋臼后壁或后柱骨折并脱位后,继发的暴力造成股骨头进一步对后缘皮质骨的压缩。一般正位及斜位X线平片很难判断此种骨折存在,只有在CT片上才能看到。手术中要对压缩部分进行撬起植骨,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5年6月-2009年3月髋臼骨折手术215例,26例合并髋臼边缘压缩骨折,其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年龄38.6岁(25~57岁)。骨折部位:后壁骨折9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7例。16例为典型的骨软骨面压缩(14例术前CT确诊,2例术中发现),2例为皮质骨压缩(1例术前CT发现,1例术中证实)。
治疗:患者俯卧位KocherLangenbeck入路,横断骨折和后柱骨折者,先复位柱的骨折,用克氏针或专用复位钳固定;在处理压缩骨折时,首先探查并判断压缩骨折的部位和范围,清除无法修复的小软骨面,然后再对压缩部分进行撬起复位。撬起关节面软骨时要尽可能多带软骨下松质骨,以便使骨块获得较好的稳定。撬起后的缺损部分采用自体骨移植,小量移植骨于大粗隆处取骨,大量移植则在髂后上棘取骨。所有骨折均用3.5 mm系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1例因后壁严重粉碎骨折而附加弹性钢板。
术后6例进行皮牵引或骨牵引维持2~4周,4~6周不负重扶拐下地,8~12周部分负重,12周以后开始负重行走。
2 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6.7个月(5~71个月),根据改良Merled'Aubingne和Postel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评分,优6例,良7例,一般2例,差3例,优良率为73.3%。股骨头坏死2例。4例关节间隙变窄、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异位骨化6例,无感染及死亡发生。
3 讨论
髋臼边缘压缩骨折是在髋臼骨折的基础上伴关节软骨面的压缩骨折,经常容易忽视,报道较少。其发生机制是:股骨头撞击造成后壁骨折后,关节囊和后壁骨折块仍相连,股骨头从后壁骨折块内侧脱出,对边缘骨软骨造成挤压而将其压进软骨下松质骨内。Brumback[1]等报告75例髋臼后方骨折脱位中有17例(22.7%)合并边缘压缩骨折,他们认为合并这种损伤会造成髋关节不稳定,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适应症。
该骨折的治疗并不复杂,重要的是要发现此种骨折,尤其是合并有后脱位的患者。边缘压缩骨折X线很难诊断,CT扫描片可明确。本组有2例典型骨软骨压缩的病例在术前未获得诊断,其中1例缘于对这种骨折认识不足,术前没有认真研究CT片,另1例为髋臼顶部的压缩,由于压缩范围不大,术前CT未能显示。所以髋臼骨折应常规进行CT检查,如发现有边缘压缩骨折,再判断其部位和范围,以做好充分的术前计划。
典型的髋臼边缘压缩骨折,压缩部分的关节面和正常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的轮廓曲面,如果以压缩部分为标准对分离的后壁进行复位和固定,则必然造成髋臼轮廓增大及关节面不平整,引起髋关节不稳定和功能障碍[2]。经外院治疗的1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丝钉固定后一直疼痛、活动障碍,CT检查发现原始边缘压缩骨折未撬起复位,后壁骨折块未获得解剖复位,从而造成压力不均匀而引起症状。
边缘皮质骨压缩骨折,术前影像学资料较难判断,其损伤机制比较复杂,多为术前股骨头处于脱位状态而行大重量骨牵引所致。若压缩程度不深,不影响后壁复位的稳定性,则可以不处理。本组2例中有1例进行了撬起植骨,另1例压缩浅而未处理。合并髋臼边缘压缩骨折的患者常常伴有股骨头和髋臼软骨面的剥离,术中有小的游离软骨片,因难以修复而予以清除。
【参考文献】
[1]Brumback RJ,Holt ES,McBride MS.Acetabular depression fracture accompanying posterior fracture dislocation of the hip[J].Orthop Trauma,1990,4(1):42-48.
[2]Senohradski K,Karovic B,Miric D.Computer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acetabular fractures[J].Srp Arh Celok lek,2001,(7-8):19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