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13  浏览次数:556次

  作者:李 萍,顼迎平 作者单位:洛阳市洛耐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发病72 h内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9例,对照组29例,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应用巴曲酶治疗,并于治疗第14 d观察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恢复情况。结果 联合组29例中,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2.4%、89.6%,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4.8%、总有效率6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NDS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明显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关键词】 依达拉奉,巴曲酶,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6 h后神经功能缺损呈进展性或阶梯式加重,大约占脑梗死的26%~43%。近几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病致残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目前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病情进展,效果不理想。我院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8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标准,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发病时间<72 h,经脑CT平扫或MRI确诊,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年龄46~79岁,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出血史,无消化性溃疡病史,血压<180/100 mmHg,近期未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所有患者均配合治疗。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47~79岁,平均58.6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9例,脑叶6例,小脑2例,脑干2例;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12例,血脂异常17例。对照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46~77岁,平均56.4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20例,脑叶7例,小脑1例,脑干1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0例,血脂异常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灶部位、并发症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联合组: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 d,同时应用巴曲酶治疗,第1天10 B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第3及第5天均给予5 B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共3次。②对照组:巴曲酶用量及用法同联合组。③两组在巴曲酶疗程结束后均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两组均常规给予血塞通0.4+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脑复康8.0 g+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并根据病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1.3 疗效观察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与治疗前及治疗第14 天进行评定。基本治愈:NDS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NDS减少18%~45%,症状、体征有好转;无变化:NDS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症状、体征无改善;恶化:NDS增加18%以上或者死亡。基本治愈+显著进步为显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NDS比较

  两组治疗前NDS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 d后ND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联合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第14天后,联合组显效率72.4%,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显效率44.8%、总有效率68.9%,明显好于对照组,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1 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后NDS比较表2 治疗第14天临床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无过敏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及预防复发,溶栓治疗是目前肯定的最重要的恢复血流的措施,但其治疗时间窗窄(<6 h),临床中绝大部分患者来院时发病>6 h,且进展性脑梗死多发生在患病6 h以后,基本不具备溶栓条件。进展性脑梗死与栓子的不稳定性,原有血栓的蔓延产生新的血栓、脑水肿、再灌注损伤、低灌注压等有关,危险因素有白细胞增多、发热、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巴曲酶是单一成分的类凝血酶,为丝氨酸蛋白酶的一种,能使血中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成为纤维蛋白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使纤维素血块溶解,达到溶解新鲜血栓,阻止血栓继续形成和发展的目的;同时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管阻力,增加病变区脑血流量;还具有抗细胞凋亡,减轻再灌注损伤,起到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脑梗死后不可避免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导致脑水肿和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清除自由基以减轻脑损伤、脑水肿为重要治疗措施。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可清除缺血半暗带及再通部位产生的大量自由基,还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抑制血管内皮的损伤,抑制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保护神经细胞。本组结果表明,两组治疗14 d后,联合组NDS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显效率、总有效率(72.4%、89.6%)也明显优于对照组(44.8%、68.9%),P<0.05。提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起到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时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缺血坏死的风险,降低功能障碍所导致的病残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兴洲,李宏健,陆兵勋.恶化性卒中.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8(2):109-110.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Sumer M,Ozdemir I,Eurturk O,et al.Progress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frequency,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 J Clin Neurosci,2003,10(2):177-180.

  冉春风,曹桂林,闵连秋,等.脑血管疾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116-118.

  邵大荣,徐连宝,印卫兵,等.巴曲酶和依达拉奉联用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沙土鼠脑保护作用.安徽医药,2007,11(11):975-976.

  丁宏岩,董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4,12(7):491-493.

  吕梅,吕军.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2008,46(21):154-15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