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漂浮肘损伤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0-01-15  浏览次数:695次

作者:吴毅华,卢长巍,韦寿繁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骨科,广西河池547000

【关键词】  肘关节;损伤与创伤;肱骨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

  “漂浮肘”损伤(floating elbow)全称浮动肘关节损伤,指同侧肱骨和尺桡骨同时发生骨折,使肘关节与肱骨和尺桡骨的连续性中断,肘关节两端骨的杠杆力线遭破坏,而失去其稳定性处于浮动状态的一种病理改变,等于4~5个“关节”同时在活动(肩、肘、腕及两个骨折断端),尤其是近肘部的骨折肘关节浮动更为明显[1]。现就2002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12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50岁,平均36.5岁。左侧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5例;右侧4例,开放性骨折1例,闭合性骨折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工伤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休克2例,颅脑损伤3例,腹部脏器损伤1例,桡神经损伤5例,肱动脉损伤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7例10处。伤后至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4天。

  1.2  治疗方法  除2例因抢救生命而于2周后行手术内固定外,其余病例均在伤后6h~5天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性骨折要彻底清创并采取无张力缝合。内固定方法为:肱骨骨折除1例3节2段采用8孔自动加压钢板外,均采用5孔自动加压钢板固定,尺桡骨骨折以桡骨4孔加压钢板、尺骨亦采用4孔加压板或髓内针固定,不稳定性骨折则辅以屈肘前臂旋后位石膏托外固定。术后预防感染,术后3天开始进行肩、肘关节及前臂功能锻炼,以促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的消退,防止肩袖、骨间膜、韧带及关节囊粘连与挛缩,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孙献武等[1]制定的疗效标准来评定疗效。治愈:骨折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肘关节和前臂活动正常;基本治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20°以内,前臂旋转受限在30°以内;好转:骨折对位均在2/3以上,肱骨成角在20°以内,尺桡骨对线良好,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60°以内,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内;未愈:有一骨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60°以上,或前臂旋转受限在45°以上。

  2  结果       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15~26个月,平均18.5个月。治愈6例,基本治愈4例,好转2例。

  3  讨论      漂浮肘常由高能量的直接暴力损伤所致[2]。软组织挫伤严重,范围亦大,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也有前臂肌腱断伤、撕脱伤、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还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发生骨不愈合率高,关节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1  创伤机理  “漂浮肘”是一种由交通或工伤事故之高能量创伤引起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的严重损伤。其损伤机理较复杂,生物力学分析认为肘关节屈曲位时,直接暴力作用于肘外侧,加之应力所产生的上肢移动变化,会同时造成肱骨髁上骨折并引起前臂近端双骨折,甚至发生骨干的爆裂型骨折[3]。骨及软组织损伤重,肘关节呈“漂浮”状态,极易致肘血管、神经损伤。因此需迅速固定骨折稳定关节,防止骨折再移位导致血管神经损伤。

  3.2  治疗  浮肘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肘关节功能。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小夹板、石膏外固定及牵引等治疗)或仅有1例行手术内固定,往往留有关节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并常常由于住院时间长,护理困难,治疗效果差而难以令人接受。我们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效果满意。肱骨骨折以5孔或5孔以上自动加压钢板固定,从而克服了骨折的不愈合;尺桡骨骨折最好也用加压4孔钢板固定,仅有1例使用尺骨髓内针固定,术后发生旋转移位致病人未能及时行功能锻炼,造成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60°,影响治疗效果。早期复位内固定的优点在于:①骨折端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有利于尽早行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了关节粘连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②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坚强内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防止出现骨折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和骨不连;③缩短了住院时间;④便于护理和全身治疗。

  3.3  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3.3.1  骨折延迟愈合  其原因为软组织损伤严重、骨缺损、切口感染固定不牢靠等。本组1例尺骨因内固定松动延迟愈合,经辅以石膏托外固定,骨折顺利愈合。

  3.3.2  骨不连  其发生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点:致伤因素、骨折类型及部位、开放骨折并感染、复位不良与外固定不当、内固定不牢或不当。多发性骨折中,肱骨下1/3,尺骨中下1/3等是发生不愈合率较高的部位,在初期内固定时宜加用植骨。本组1例肱骨骨不连,经开放复位、内固定加用自体髂骨植骨,骨折顺利愈合。

  3.3.3  骨折畸形愈合  肱骨和尺桡骨均可发生,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多因骨折功能复位困难未达到对位要求。本组1例尺桡骨骨折畸形愈合,经截骨矫形矫正。

  3.3.4  其他  “漂浮肘”的早期合并症有桡神经损伤、肱动静脉的损伤、前臂肌腱的断伤、肘关节的脱位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对肱动静脉损伤的患者应立即手术探查并及时处理;桡神经损伤者应在固定桡骨骨折时进行探查并修复。桡神经损伤在漂浮肘中发生率较高,江华等[4]报道为58.3%,本组桡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1.66%。故桡神经的术前检查应仔细,同时术中探查非常必要。肘关节的脱位确诊后就可予以复位。

  3.4  重视早期功能锻炼  “漂浮肘”治疗后往往存在肘关节伸屈功能影响,前臂旋转功能受限,这与是否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有关[5]。由于“漂浮肘”并发症较多,有的在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外固定,难以早期行康复治疗。因此既要考虑骨折的稳定和愈合,又要照顾肌腱、神经、血管软组织的修复,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时间。因此术后早期应用CPM、结合理疗,有利于关节周围软组织消肿;关节活动促进了关节滑液循环,增加关节内结构的营养;减少关节内粘连机率,避免关节囊、韧带挛缩造成关节僵硬。使患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本组病例取得优良的关节活动功能,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密切相关。         笔者认为对于“漂浮肘” 患者,要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和前臂功能,重建骨折的解剖关系,坚强牢靠的内固定至关重要,同时一期植骨以及正确的早期康复锻炼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孙献武,于兰先,杨茂清,等.浮肘损伤的损伤机制及其诊治[J].中医正骨,2002,14(3):145-146.

  [2] 陈华,洪如康,王振文,等.同侧肱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5):4-5.

  [3] 李有方,敦先礼,周廷玉,等.漂浮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4(3):44-46.

  [4] 江华,潘有春,魏清玉,等.浮肘损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10):791-792.

  [5] 杨建,赵建宏.带锁髓内针治疗“漂浮肘”(附6例初步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8):557-558.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