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12-01-11  浏览次数:534次

  作者:张柏芳,曾爱琼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

  【关键词】 生活事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93例,其中男35例,女58例;发病年龄为61~80岁,平均(64.5±4.6)岁;病程0.5~8年。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5];②首次发病年龄≥60岁;③排除脑器质性及功能性精神疾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无酒、药滥用或依赖。对照组选择与病例组同性别、同民族、同地区正常老年人93例,年龄61~80岁,平均(63.5±3.2)岁。2组人群在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教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杨德森等[6]编制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病人在门诊确诊当天,由经过培训的专科医师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其发病前1年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并由家属核实内容,调查者检查有无遗漏,以保证答卷质量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生活事件频度比较 病例组在1年中有重大生活事件的为76例(81.72%),对照组36例(38.71%),2组在生活事件发生总频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病例组≥3种生活事件发生者28例(30.10%),对照组为10例(10.75%)。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2 2组生活事件严重度比较 病例组生活事件总值、负性生活事件值、家庭问题、工作学习问题、社交问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正性生活事件值在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不同年龄段生活事件严重度比较 不同年龄段的生活事件严重度存在差异。60~70岁病例组负性生活事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1~80岁病例组与对照组生活事件值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2。表1 2组LES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表2 不同年龄段LES评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老年期首次发病的抑郁障碍是一种非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观点陆续被精神科医师广泛接受[78]。老年人遭受各种各样心理社会应激事件的机会增加,由于心理和生理的老化,又使其承受和缓冲精神创伤的能力有所下降,往往成为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诱因;研究亦显示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抑郁症的重要病因之一[14]。据报道,抑郁症发病前有其他严重生活事件的病人高达33%~78%[9],Ormel等[4]发现>50%老年抑郁症病人在3月内至少有1次应激生活事件。本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发病前1年中有重大生活事件的占81.72%,有3种以上生活事件发生者占30.10%,对照组分别为38.71%和0.75%。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生活事件总值、负性生活事件值、家庭问题、工作学习问题、社交问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正性事件值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应激性生活事件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在老年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段的生活事件严重度存在差异,本文结果显示,60~70岁年龄段病例组生活事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1~80岁年龄段病例组与对照组生活事件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国内报道一致[10],提示负性生活事件对60~70岁年龄段的老年人致病作用更为突出。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生理及生活特点有关。

  随着我国工业化、都市化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与模式的转变,老年人将面临着更多的精神挫折和冲击。因此,应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养成尊老敬老的家庭气氛,保持夫妻、子女家庭关系的融洽,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同时,应注意到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减少老年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凌,李建明,李占江.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61463.

  [2] 魏立莹,赵介诚.抑郁症患者认知方式与人格类型[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1962197.

  [3] Mulsant BH,Ganguli M. Epidemiology and diagnosis of depression in late life [J].J Clin Psychiatry,1999,60(Suppl 20):915.

  [4] Ormel J, Oldehinkel AJ, Brilman EL. The interplay and etiological continuity of neuroticism,difficulties,and life events in the etiology of major and subsyndromal,first and recurrent depressive episodes in later life [J]. Am J Psychiatry, 2001,158(6):885891.

  [5] 中华医学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5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970.

  [6] 杨德森,张亚林.生活事件量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1106.

  [7] Okuda K, Okada N, Hayama T.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a man with fever and hepatomegaly[J].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9, 14(11):11351140.

  [8] Howarth DF, Heath JM, Snope FC. Beyond the Folstein: dementia in primary care[J].Prim Care, 1999,26(2):299314.

  [9] Gover TD, Jiang XY, Abrams TW. Persistent, exocytosis independent silencing of release sites underlies homosynaptic depression at sensory synapses in Aplysia[J]. J Neurosci, 2002,22(5):19421955.

  [10]丛志军,周天骍,张少平,等.生活事件在老年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3):183184 .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