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器官移植外科学》

综合心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1310次

  瓣膜置换术的特点决定了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状况的存在[1-2]。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5±10.81)岁,干预组平均年龄(33±11.2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心功能分级,根据有经验丰富医生进行诊断和手术方案选择确定。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对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心理情况评分(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进行统计标准解释帮助其理解),并且皆进行常规护理,对于干预组患者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分为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护理,在患者入院诊断并确定手术瓣膜置换后根据责任制分配护士进行护理,责任护士应礼貌亲切,进行术前探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术前用患者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换瓣手术的机制原理、发展和后续抗凝治疗等,动员家属一起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对医生的信赖,同时也应该告知在手术后会进入ICU进行心电监护和将要面对的不良反应和情况;在手术后,对患者负责的责任护士应在患者清醒后到患者床前进行探视安慰,告诉患者手术很成功,并再次强调患者的疼痛以及血性液体的流出以及瓣膜的响声是正常现象,解释监护仪以及各类插管是必须的常规护理;在患者的康复期时,继续鼓励患者,定期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倾听患者的倾诉解决患者的疑惑。 1.3 疗效标准[3]:都采用焦虑评价(SAS)以及抑郁评价(SDS)标准分进行评价(标准分=20题分数和×1.25后的整数)。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住院7 d后对患者再次进行问卷评估,计算差值(SAS差值 =入院时SAS分数-住院7 d后SAS分数;SDS差值=入院时SDS分数-住院7 d后SDS分数),结果干预组SAS、SDS差值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由于换瓣手术侵入性损伤大、手术风险大、预后未知、患者的生活质量未知并且换瓣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抗凝治疗,将有心理上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出现,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患者的不良情绪来源有以下常见原因:患者自身经济因素、对手术风险的担忧、特别是当患者手术后进入 ICU进行心电监护时,患者强迫静止体位,ICU的灯光、仪器报警声影响,使患者觉得自己的人格尊严没有得到尊重,对于手术情况的未知、疼痛感、监护室的紧张氛围将使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这将加剧疼痛感。故对于ICU患者,医生和护士应该更加亲切耐心和善地对待,多触摸患者的手,关心患者。本研究的干预组,每个患者的责任护士在手术前与患者相熟,故在患者清醒后探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对患者更好的康复有十分积极地意义[4]。综上所述,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值(3.78±9.11)、(4.52±9.9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干预组治疗后的两评分结果都显著低于刚入院时的测评结果(P<0.05),说明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异常心理状况有显著改善,通过对比患者住院时间,发现干预组的住院时间(21.44±3.76)d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故临床对于瓣膜置换的患者应进行合理全面的心理人文干预治疗。

4 参考文献

[1] 曹明娟,彭美娟,庞彩兰,等.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2,10(7):518.

[2] 周丽华,刘培欢.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负性心理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21(3):1411.

[3]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6.

[4] 蔡小娴,李秀莲,敖 兵.术前访视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心理效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4(1):135.

[收稿日期:2013-06-14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