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移植肾再灌注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19 浏览次数:1205次
作者:陈卫国,王庆堂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中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近11年来因血管并发症而行移植肾再灌注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例,肾静脉横断1例,动脉内膜剥脱堵塞肾动脉1例。结果 4例患者术后2例恢复顺利,分别于术后第6天,第7天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1天即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术后18天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3天尿量开始减少,考虑DGF,行血透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10天又合并急性排斥反应,术后31天血肌酐恢复正常。随访14月~11年,除1例于术后6年移植肾失功外,余3例现移植肾功能均正常(分别随访11年、6年、14月)。结论 术中遇到移植肾缺血,首先要找出缺血原因,在排除超急性排斥反应后,应果断行再灌注,重新吻合血管,挽救移植肾。
【关键词】 肾移植;再灌注
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0月行肾移植472例,其中4例因血管并发症而行血管阻断后移植肾再灌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31~35岁,平均32.5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血肌酐836.5umol/L -1281.0umol/L,平均1042.8umol/L,供受者血型相同,2例交叉淋巴细胞毒均为1%,另2例行HLA配型及PRA检查,1例4个位点相符,1例6个位点相符,2例PRA均阴性。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2例,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2例。
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2例者开放血流后肾动脉搏动弱,移植肾张力差,输尿管无蠕动及尿液流出,查看2例均为动脉吻合口处狭窄,即阻断髂内动脉及髂外静脉,剪除动脉吻合口之狭窄环,拆开静脉部分缝线,原位用40CHCA液行移植肾再灌注,重新吻合血管,恢复血流后,移植肾色泽红润,张力好,搏动有力,1分钟内即有尿液排出。此2例术后用硫唑嘌呤+环孢素+泼尼松抗排斥治疗。
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者,1例开放血流后肾脏色泽红润,搏动良好,2分钟有尿液流出,因患者血压波动,患者出现剧烈呕吐,腹压剧增,致吻合好的供肾静脉在吻合口上方0.3cm处横断,立即阻断髂外动静脉,12#针头插入肾动脉,用40CHCA液行移植肾再灌注,重新吻合静脉,2分钟后有尿液流出。另1例开放血流后肾脏色泽红润,搏动良好,1分钟有尿液流出,患者血压由140/90mmHg降至110/60mmHg,患者出现频繁呕吐,移植肾张力稍差,肾动脉搏动变弱,将血压升至140/90mmHg后移植肾张力无好转,反而进一步下降,移植肾色泽变暗,反复以热盐水纱布及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无效,遂阻断髂外动静脉,拆除动脉吻合口处缝线,肾静脉横剪一小口,原位灌注移植肾,探察动脉吻合口,见受者髂外动脉内膜剥脱,堵塞肾动脉开口处,剪除剥脱的内膜,将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原吻合口重新端侧吻合,开放血流后,移植肾张力好,肾动脉搏动有力,1分钟即有尿液排出。此2例术后用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泼尼松抗排斥治疗。
2 结 果
4例患者术后2例恢复顺利,分别于术后第6天,第7天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1天即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行血透及山莨菪碱、苄胺唑林、呋塞米、复方丹参等治疗,术后18天血肌酐恢复正常。1例术后第3天尿量开始减少,考虑DGF,行血透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10天又合并急性排斥反应,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及WuT3治疗后缓解。术后31天血肌酐恢复正常。随访14月~11年,除1例于术后6年移植肾失功外,余3例现移植肾功能均正常(分别随访11年、6年、14月)。
3 讨 论
肾移植术中肾缺血表现为肾动脉搏动弱,肾充盈欠佳,质地变软,输尿管泌尿慢至消失,其常见原因为吻合口狭窄、血栓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斑、血管扭曲成角、超急性排斥反应等。本组4例中,吻合口狭窄2例[1],肾静脉横断1例,动脉内膜剥脱堵塞肾动脉1例。术中遇到移植肾缺血,首先要找出缺血原因,在排除超急性排斥反应后,原因未明确或不能迅速处理时,应果断行再灌注,重新吻合血管,挽救移植肾,避免热缺血时间过长,移植肾功能丧失。本组4例,术中处理果断、及时,术后2例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DGF、急性排斥,1例出现DGF,1例出现DGF合并急性排斥,经积极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陈昭颉,邓超雄,姜曙光,等.肾移植术中供肾缺血再灌注2例[J].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8,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