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12-23 浏览次数:474次
作者:唐国文,张国锋,吴晓雯 作者单位:广东省徐闻县人民医院, 广东 徐闻
【摘要】目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老年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FA)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 结果:干预组在HAMD评分、NFA评分、BI评分及FMA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抑郁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老年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并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促进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心理干预,脑卒中,老年; 抑 郁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除了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残疾外,多数患者在卒中后还会产生心理障碍。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其发生率为30 ~ 50%[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对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58例老年PS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收治老年PSD患者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5.50±2.30)岁;病程(6.20±0.60)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且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所有病例符合全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中脑血管病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并经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17项测评,总分均≥17分;排除意识障碍、感觉性失语、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既往精神异常者。
1.2 研究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90±2.30)岁;脑出血10例,脑梗死19例。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70±2.65)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17例。对照组给予脱水、脑保护及稳定血压等常规综合性治疗,而干预组在常规综合性治疗基础上配合心理支持治疗和认知疗法,包括: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倾听、疏导、支持、保证:耐心倾听可以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给以劝慰,并对患者进行积极评价;③解释、教育、指导、鼓励有机结合做理由充足、适合患者心理特点的解释,讲清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注意事项、治疗前景等,明确告诉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一定能回归社会;并列举现住院或已出院的成功例子或动员已治好的患者与其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配合暗示治疗;④取得家庭、亲友、社会的支持和配合,鼓励家属多关心、问候,对重度抑郁患者需严防自杀,严密观察,专人守护。
1.3 疗效评定: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使用HAMD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进行评定,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3]。
1.4 统计分析:原始数据进行X2检验及样本成组t 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水平以及脑卒中种类等方面经t 检验、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略)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定分析 :两组治疗前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在HMAD评分、FMA评分、NFA评分及BI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在FMA评分、BI评分方面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2。表2 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各量表评定结果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PSD患者抑郁发生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两组抑郁情绪发生情况比较 n(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脑卒中对老年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卒中患者不仅躯体功能丧失,而且由此导致一系列心理社会状况变化,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4]。PSD是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被认为是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目前,认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卒中早期大脑的病损尚未完全恢复,兴奋中枢活性下降的状态仍存在;躯体神经功能缺损所致的心理压力;社会因素,如社会支持和家庭关系等。有关研究已证实,PSD如不及时治疗,可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不但导致躯体症状加重,还可加重病人的精神痛苦,同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甚至可使脑血管病的并发症以及病死率上升[5]。尤其是罹患后病人存在怕给家人带来麻烦、担心被人歧视以及对前途丧失信心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病人提供支持和力所能及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两组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在经过康复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心理干预组在经过8周的心理干预后,各项指标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PSD患者及早采取心理干预,注重心理与生理并重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对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比单纯被动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无明显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抑郁情绪的改善与躯体运动功能是相辅相成的,老年PSD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提高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了病人的信心,调动了其积极配合治疗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心理干预治疗PSD不仅可以减轻或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功能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是最具成本-效果的方式之一,值得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子彬,李淑芬,王芳芳.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报,2006,27(5): 453.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 379-380.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编年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381-383.
[4]Blacke M, Larsson K, Fridlund B, et al. Patient's conceptions of their life situation within the first week after a stroke event: a qualitative analysis[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1996,12(5):285-294.
[5]杨明明.老年PSD[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