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6 浏览次数:720次
作者:包克珍 作者单位:610501 成都,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包克珍)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方法 对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围产因素37例(33.9%)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23.9%),多因素混合(12.8%),母乳性黄疸(11.0%),原因不明(10.1%),溶血(8.3%)。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治感染,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可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关键词】 黄疸;新生儿;病因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109 Cases with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ne
Bao Kezhen, the 2nd People’s Hospital of Xind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50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opathogenisis of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109 cases with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Result Perinatal factors played certain role in the occurrence of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 in 37 cases (33.9%),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26 cases (23.9%), multiple factors in 14 cases (12.8%), breast milk jaundice in 12 cases (11.0%), unknown causes in 11 cases (10.1%) and hemolysis in 9 cases (8.3%).Conclusions It can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 to carry out intensive perinatal care, to prevent inflammation and to provide correct guidance in breast milk feeding.
KEYWORDS jaundice newborn etiopathogenisis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新生儿临床症状,我院儿科近2年来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68.3%。新生儿黄疸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复杂。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其病因构成比不尽相同。为了探讨其病因,及早干预,减少危害及指导防治,现将我院儿科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9例患儿均系我院产科出生,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年龄0.5~28d,其中男66例,女43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99例;剖宫产78例,占同期剖宫产儿6.2%,自然分娩31例,占同期自然分娩儿4.3%;出现黄疸日龄<7d 80例,>7d 29例。
1.2 检查方法 入院后均予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糖、C-反应蛋白、电解质,根据情况予血培养、胸片、肝胆B超、TORCH全套、溶血全套等相关检查。
1.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4 黄疸的病因 围产因素37例(33.9%)占第1位,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胎膜早破、早产等;感染因素26例(23.9%)占第2位,包括肺炎、脐炎、尿布皮炎、败血症、脓疱疮、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因素混合(感染+围产因素或其他)14例(12.8%)占第3位; 母乳性黄疸12例(11.0%)占第4位;原因不明11例(10.1%)占第5位;新生儿溶血病9例(8.3%)占第6位。37例围产因素及9例溶血因素发病日龄均<7d,感染因素中21例和母乳性黄疸中10例发病日龄>7d。
1.5 治疗 入院后除了相应的抗感染等对因治疗外,主要采取综合退黄治疗,包括口服妈咪爱、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蓝光照射等及相关原发病的治疗。81例治愈,28例好转出院。
2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在感染已控制的今天非感染因素已占首位。本组资料显示,围产因素37例占首位(33.9%),其次依次为感染因素23.9%,多因素混合12.8%,母乳性黄疸,原因不明,溶血。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因素及为母乳性黄疸为主。
围产期窒息缺氧可致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均可抑制肝酶活性,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功能,使血清胆红素增高。窒息时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摄入不足,排便延迟,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摄入不足且导致葡萄糖不足,缺乏与胆红素结合的葡萄糖醛酸,均可致黄疸程度加重。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等体内出血时,引起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被破坏后所产生的胆红素被吸收而加重黄疸。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红细胞破坏增多使胆红素增多。剖宫产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的围产因素之一[2]。剖宫产致高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剖宫产术中麻醉药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胎儿肠蠕动减弱,胎便排出减少,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而且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及剖宫产本身使胎儿首次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对胎儿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影响,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增加有关[3]。手术后感染预防使用抗生素,新生儿吮乳后,抗生素随乳汁进入肠道。母乳中的抗生素可直接杀灭肠道内已存在的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导致未结合胆红素由肠道吸收,加重肠肝循环,黄疸加重[4]。因此,应积极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围产期保健,掌握剖宫产指针,对高危儿重点监护,早期进行胆红素监测,如无创性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胆红素,以便早诊治,早干预,达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目的。
感染因素:感染可致溶血和抑制肝酶活性,使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加强新生儿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防治感染,对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非常重要。
母乳因素:随着母乳喂养的大力提倡和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已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初期量少,胎便排泄延迟,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其黄疸出现时间常在生后3~4天;迟发性母乳性黄疸,被认为是母乳中含有丰富的高活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的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后者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黄疸,其黄疸出现时间常在生后6~8天。因此,早发性提倡早吸吮,增加母乳次数,促进肠蠕动,促进胎便尽早排出,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迟发性轻者可进一步观察,对中重度患儿停母乳喂养3~5天,必要时予光疗等处理。但前者在出生后第3~4天胆红素的峰值可超过生理性的平均值。且黄疸消退时间较长。
溶血因素:主要为ABO血型不合多见,溶血使红细胞破坏,胆红素产生过多而致黄疸。加强出生前后有关溶血的检查及处理能够减少溶血所致黄疸。
不明原因:由于我院检查条件相对有限,而无法明确也有一定影响。此外,也有病理性黄疸的胆红素标准过宽有关。我国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而定,足月儿不超过220.6μmol/L,可能偏低。再者可能与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存在有关。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黄疸出现时间及黄疸高峰时间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均相似,但前者在出生后第3~4天胆红素的峰值可超过生理性的平均值,且黄疸消退时间较长。
3 结 论
引起黄疸的病因较多,有时病因重叠,重视围产期保健,提高提高围产医疗水平,防治感染,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动态监测胆红素,对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案,可避免和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謢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4.
[2] 王 玲,陈 坚,何海英,等.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297.
[3] 王 玲,陈 坚,何海英,等.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201-203.
[4] 江 莉,郑九生,张红玲,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8,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