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乙醇胺乳膏早期治疗烧伤病人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1-09-08 浏览次数:598次
作者:王建华,徐国士,王野,朱志军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烧伤整形科,山东 青岛 266011)
【摘要】 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早期治疗烧伤病人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住院的烧伤病人46例62处创面,其中以浅Ⅱ度烧伤为主的病人25例,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病人21例,两组分别采用三乙醇胺乳膏、凡士林油纱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进行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三乙醇胺治疗组与凡士林油沙对照组相比,能明显缩短以浅Ⅱ度烧伤为主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F=12.31,q=5.24,P<0.01),但与rhbFGF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三乙醇胺治疗组与凡士林油沙对照组及rhbFGF对照组相比能明显缩短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F=25.48,q=7.31、3.52,P<0.05)。结论 三乙醇胺乳膏早期能加速烧伤创面的愈合。
【关键词】 烧伤;三乙醇胺乳膏;伤口愈合
三乙醇胺乳膏剂(商品名比亚芬)是一种复合制剂,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其具有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2007年5月~2008年7月,我科对46例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烧伤病人早期应用三乙醇胺乳膏治疗,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烧伤病人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10个月~74岁,平均年龄(37.32±8.56)岁;平均烧伤面积(35.60±28.24)%。以浅Ⅱ度烧伤为主的病人25例共31处浅Ⅱ度创面(上肢创面14处,下肢创面17处);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病人21例31处深Ⅱ度创面(上肢创面16处,下肢创面15处),皆于伤后24 h内收住院。
1.2 给药方法
将病人创面分为面积相近的3部分,分别作为三乙醇胺治疗创面、凡士林油纱对照创面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照创面进行同体对照实验。均为伤后第1天开始用药。三乙醇胺治疗组所用的药物为外用三乙醇胺乳膏剂(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20392,由法国梅迪克制药厂提供)。具体步骤为: 用聚维酮碘液消毒创面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1次,治疗创面涂三乙醇胺乳膏剂约3 mm后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其上再覆以4~5层湿盐水纱布,外用无菌纱布包扎。凡士林油纱对照组除不涂三乙醇胺乳膏剂外其余处理均同三乙醇胺治疗组。rhbFGF(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对照创面消毒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晾干后,喷rhbFGF 150 U/cm2,其上用凡士林油纱覆盖,随后再用4~5层湿盐水纱布覆盖,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上3种创面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
1.4 疗效观察
观察创面外观、创面愈合时间及全身情况。观察全身和用药局部皮肤有无刺激性及过敏反应。
1.5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与PPMS 1.5统计软件[1]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愈合时间
凡士林油沙对照组、rhbFGF对照组及三乙醇胺治疗组治疗以浅Ⅱ度烧伤为主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2.4±2.7)、(9.3±2.5)、(8.8±2.1)d,三乙醇胺治疗组与凡士林油沙对照组相比,能够明显缩短以浅Ⅱ度烧伤为主的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F=12.31,q=5.24,P<0.01),但与rhbFGF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q=2.50,P>0.05);凡士林油沙对照组、rhbFGF对照组及三乙醇胺治疗组治疗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3.6±3.4)、(19.3±2.8)、(17.5±2.4)d,三乙醇胺治疗组与凡士林油沙对照组及rhbFGF对照组相比能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F=25.48,q=7.31、3.52,P<0.05)。
2.2 药物不良反应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皮疹及其他不良反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少数病人涂三乙醇胺后出现一过性疼痛,但都能耐受,在半小时内疼痛逐渐减轻。
2.3 创面局部感染情况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三乙醇胺治疗组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渗出较少,均未见明显局部炎性反应征象。凡士林油纱对照组和rhbFGF对照组中,浅Ⅱ度创面渗出较少,均未见明显局部炎性反应征象;深Ⅱ度创面渗出较多,部分创面有轻度局部炎性反应征象。
3 讨论
烧伤创面以损伤最严重区域为中心分为组织坏死带、血液循环淤滞带和充血带。组织坏死带损伤是不可逆损伤;充血带组织多能自行修复;血液循环淤滞带组织处于间生态,其发展方向决定着创面的转归,其微循环血栓形成是创面向坏死方向转化的重要因素。若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阻止血栓形成,可减轻局部继发损害,有利于创面愈合[2]。
细胞缺血、低氧环境下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引起血小板、粒细胞在血管中黏附、聚集,造成微循环障碍[3]。伤后4 h深Ⅱ度创面周边血管即出现病理改变,血管变细、收缩、血流滞缓;16~24 h病变更明显,48 h内血液淤积进一步加重导致血供中断,因此强调早期用药[4]。生长因子在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得到认可,能促进创面愈合。本文结果显示,深Ⅱ度烧伤治疗中三乙醇胺治疗组比rhbFGF对照组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能与三乙醇胺乳膏改善微循环有关。三乙醇胺乳膏具有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功能。WEPIERRE等[5]研究显示,三乙醇胺乳膏具有局部血管舒张和松弛毛细血管括约肌的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皮肤毛细血管流量增加25%,24 h后增加50%。
三乙醇胺乳膏剂可以增加烧伤创面组织的巨噬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达对照组的3~10倍[6]。三乙醇胺乳膏剂可以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略微增加白细胞介素1(IL1)的浓度,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增加胶原的合成[6]。众所周知,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坏死的组织细胞和细菌的作用,有利于烧伤创面的自溶性清创。IL6与组织细胞坏死、脱落及暴露的创面所导致的感染有关,而IL1具有刺激T细胞、B细胞的活化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等功能[7]。
三乙醇胺乳膏剂中的有些成分如鲨烯、单硬脂酸酯等能防止创面干燥,可有效地保护创面上皮组织颗粒,防止干性坏死,有利于创面的上皮化; 1985年,伦敦皇家医学会的艾克斯丁教授证实了潮湿的环境使表皮再生速度提高约40%。在治疗中还观察到三乙醇胺乳膏能减轻烧伤创面水肿、减少渗出。对深Ⅱ度治疗组有促进溶痂作用,于用药后第3天开始溶痂,大部分在10 d内痂皮与活组织分离。
总之,三乙醇胺乳膏剂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刺激巨噬细胞聚集,清除坏死组织;防止创面干燥,促进上皮化;减轻创面水肿、减少渗出;促进溶痂的作用。我们认为三乙醇胺乳膏剂能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是一种治疗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效果较好的外用药。
【参考文献】
[2]胡骁骅,孙永华,陈忠,等. 巴曲霉对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的影响[J]. 中华烧伤杂志, 2000,16:241243.
[3]山峰,何俊蜂. 维拉帕米和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44(5):392.
[4]肖晓兰,何有德,田晓东,等. 创面外用肝素治疗烧伤86例[J]. 中华烧伤杂志, 2006,22:311.
[5]WEPIERRE J, LAURENT L,CHAMILLE R, et al. The effects of Trolamine Gream on the healing of and the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volume in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J]. Charenary Malabry, 1984,21:135141.
[6]DUBERTRET L, COULOMB B, FRITEAU L, et al. Biafine applied on human epidermal wounds is chemotactic for macrophages and increase the IL1/IL6 ratio[J]. Skin Pharmcology, 1997,10:281287.
[7]陆树良,青春,姚敏,等. 烧伤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M]. 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