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4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8-16 浏览次数:609次
作者:江昭林,何婧雯,丁文安 作者单位:海军安庆医院,安徽 安庆
【摘要】 目的:总结双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彻底清创,保留全厚皮瓣回植,术后加强抗感染等对症处理。结果:24例患者中,植皮成活率>90%的18例,80%~90%的5例,<80%的1例,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全厚皮瓣原位植皮治疗双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可靠。
【关键词】 皮肤撕脱伤,皮瓣,原位植皮
车祸所致的四肢外伤常伴有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撕脱伤,处理棘手,易致肢体感染、坏死,处理不当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肢体残废。我院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车祸致双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24例,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7~65岁,平均32岁,其中大腿撕脱伤3例,小腿撕脱伤8例,足踝撕脱伤13例,合并下肢骨折22例。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双氧水及稀碘水反复冲洗创面,常规消毒、铺巾。用组织剪剪除失活及污染严重的组织,刮除创面皮下脂肪,彻底止血,裸露在外的肌腱或骨面尽可能用邻近的软组织覆盖,保持创面平整。用刀片彻底刮除皮瓣上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使之成为全厚皮瓣,并切除挫伤坏死的部分,修整皮缘。用尖刀片在皮瓣上戳数个小孔以便引流,将修整好的全厚皮瓣原位放置于创面,以适当的张力与周围正常皮肤缝合,然后用大量无菌纱布打包,以适当的压力压于创面皮瓣上,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若撕脱的皮肤有明显的碾挫坏死不能利用,可另取皮瓣游离植于创面。
1.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下肢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消肿,抗感染治疗7~10 d,术后7 d拆包更换敷料,术后14 d拆线。
2 结 果
经对症治疗后,18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成活率90%以上),无皮肤组织感染,功能恢复良好;5例患者有部分皮肤坏死(成活率80%~90%),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约40%皮瓣坏死,予再次清创处理,创面新鲜后二次手术植皮,愈合良好,功能恢复较好。
3 讨 论
3.1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特点 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多为碾挫暴力和撕脱暴力共同作用所致,皮肤剥脱严重,多为逆行撕脱,骨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神经、血管、肌腱及骨面组织外露,创面污染。四肢皮肤的血液供应来自直接皮动脉或肌皮动脉,二者均起源于深筋膜到浅筋膜进入其网状层,撕脱伤严重破坏了皮肤赖以生存的肌皮动脉或直接皮动脉,有时虽然有较宽的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甚至暂时尚有血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常继发血栓形成及坏死[1]。
3.2 全厚皮瓣原位植皮成活的机制 植皮区皮瓣与受皮区之间开始由创面纤维蛋白渗出物黏合,两者的血管断端可能暂时有所吻合,随后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从受皮区长入皮瓣,建立起血液循环,皮瓣成活,最后形成胶原纤维,使皮瓣与受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3.3 术中的注意事项 (1)创面清洗要彻底,要彻底切除坏死无活力的组织,外露的肌腱、血管、神经及骨面要尽可能以邻近组织覆盖,为一期植皮提供良好的基础。(2)要尽可能刮除皮瓣的皮下组织至全厚皮瓣,已坏死的部分要去除。(3)修整后的全厚皮瓣要戳数孔以便引流,植皮后用大量纱布打包、加压包扎,使皮瓣与皮床紧密接触,从而提高皮瓣成活率。
3.4 皮肤坏死、感染创面的处理 植皮后一旦皮肤坏死,创面感染,要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使创面新鲜,待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行二期手术植皮。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84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