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新生儿唇裂修复16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22  浏览次数:553次

  作者:李顺海,刁传新  作者单位:蒙阴县医院,山东 蒙阴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唇裂手术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在静脉麻醉下对出生后1 d~14 d的先天性单双侧唇裂新生儿16例进行手术修复,术后6 d~7 d拆线出院。结果:16例患儿均无麻醉意外,手术顺利,除1例出现部分唇缘裂开外,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静脉复合麻醉下新生儿唇裂修复安全可行。

  [关键词] 新生儿,唇裂,修复术

  唇裂为先天性常见畸形,发病率约为1‰,手术年龄尚无统一意见,学者认为一般以3个月~6个月为最佳时间,最近几年国内先后多次报道了新生儿唇裂的手术修复,不少学者认为在新生儿期进行手术修复是可行的。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5年8月共实施新生儿唇裂手术16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总数16例,足月顺产儿15例,剖腹产1例,均为成熟儿,平均体重3 640 g,体重最轻者2 790 g。其中男11例,女5例,Ⅲ度唇裂9例,Ⅱ度7例,双侧唇裂3例,合并腭裂3例,合并面横裂1例。手术时间1 d~14 d,平均时间5.5 d,患儿均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畸形,无明显牙槽嵴突出,无全身及局部感染,血红蛋白不低于100 g/L。

  1.1 术前准备 术前行血液分析、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术前4 h禁饮食,术前0.5 h肌肉注射阿托品0.015 mg/kg,安定0.2 mg/kg,同时注意清洁面部口唇及鼻腔。

  1.2 麻醉 16例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下静脉复合麻醉,患儿术中安静,肌肉放松,有利于术中肌肉及皮肤的对位及缝合,术中严密观察患儿呼吸血压心律及血氧饱和度等,为防止气管插管脱出,应行气管插管健侧口角固定,双侧唇裂者可固定于下唇,为减轻喉水肿,术中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 mg~2 mg。

  1.3 手术方法 依据唇裂类型11例采用三角瓣法,5例采用旋转推进法,消毒前经测量后美兰定点划线,如裂隙较宽,可在两侧唇颊沟做松弛切口,为减小对颌骨发育的影响,可不切断骨膜,在骨膜上分离。术中应注意口轮匝肌的分离及对位缝合,良好的对位可明显改善口唇的外形及以后的生长发育。术中应观察出血量,仔细止血,出血量应控制在15 ml以内,该16例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

  1.4 术后护理 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快,应高度重视术后护理工作,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病房内应备好抢救器械及设备,及时吸出口腔及咽喉部血液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新生儿术后24 h可去除敷料,防止口腔及鼻腔分泌物进入敷料污染创面,每日可用3%硼酸酒精轻拭创面2次~3次,防止血痂形成,口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防止鹅口疮发生;保持房间适宜温度;合理使用唇弓,为减小刀口张力,应使用唇弓至拆线后1周~2周,以减轻术后瘢痕;母乳喂养,可将母乳挤出后用小勺喂养,减少患儿吸吮机会。

  2 结果

  16例患儿均未发生麻醉意外,全身状况较好,体重无明显减轻,其中1例第6天拆线后出现唇红缘处部分裂开,于3个月后行2次修复,2例鼻翼形态欠佳,两侧鼻孔不对称,整体上唇及鼻翼外形较好,与婴幼儿期手术无明显差异,患儿亲属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唇裂的早期修复治疗,可以使患儿的畸形在较早时间内得以纠正,避免了畸形的进一步加剧,使牙槽嵴裂隙逐渐靠拢,减小腭裂的宽度,为后期腭裂的手术修复创造条件,同时有利于上颌骨的发育及鼻唇外形恢复,改善吸吮条件,减轻患儿父母的心理压力,满足患儿家属的迫切治疗要求,有利于患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及效益。但也存在不少缺点:麻醉风险大,呼吸道并发症增多;新生儿器官幼小,组织纤细,口轮匝肌薄弱,解剖不明显,手术难度增大,操作要求增高,同时加大了护理的难度;术后长期疗效有待观察。新生儿免疫功能处于相对缺陷阶段,对细菌及真菌的抵抗力低下,因此应充分重视术中的无菌操作及术后的抗感染治疗。该16例患儿术后均给以肌肉注射抗生素至拆线,同时加强局部换药,保持创面及口腔的清洁,16例患儿均未出现刀口感染情况。新生儿唇裂修复术常见的并发症为刀口感染及裂开,唇裂刀口与口腔及鼻腔相同,导致刀口易感染,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除严格无菌操作外,术前要清洁口腔及鼻腔,排除全身及局部炎症,术中消灭死腔,尤其黏膜层要严密缝合,术后避免患儿大声哭闹,限制双手活动,防止抓伤刀口。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新生儿在安全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修复唇裂是安全可行的,只要加强术前及术中工作,重视术后护理,其手术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参考文献:

  [1] 李志远.新生儿唇裂修复术5例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5,11(4):226227.

  [2] 于勇.新生儿唇裂的整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10(3):172.

  [3] 张学衡,秀海萍.新生儿外科学[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3.

  [4] 王光和.唇腭裂的序列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487.

  [5] 邓典智,王洪涛.常用的两种单侧唇裂修复方法的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学杂志,1994,4(3):12712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