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小儿烧伤创面感染及并发症的防治
发表时间:2011-07-07 浏览次数:1295次
作者:吴忠,朱兵 作者单位:( Hainan Provinical Maternal Hospital, Haikou 570206, Hainan, P. R.China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烧伤及合并感染的防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7年11月收治的96例小儿烧伤临床病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湿润暴露疗法两组。 结果 两组间在创面感染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 96例病例中,92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自动出院4例。 结论 小儿烧伤易出现合并症,病情变化快,重度烧伤有一定死亡率,处理上要把好抗休克、防感染、消除创面三关,而防治感染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可减少创面感染。
【关键词】 小儿,烧伤,并发症
烧伤为临床外科常见创伤之一,小儿烧伤由于其生理特点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治疗过程易出现合并症,病情较复杂,变化快,重度烧伤有一定死亡率。我们自2004年3月~2007年11月收治96例小儿烧全国各地临床病例,现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伤者中,男性58例(60.4%),女性38例(39.6%),年龄3个月~12岁,农村籍88人(91.7%),城市籍8人(8.3%)。热液烫伤58例(占60.4%),火焰伤30例(占31.3%),化学性烧伤6例(其中碱烧伤5例,酸烧伤1例),电烧伤2例。烧伤面积3%~78%(其中二度以上面积小于5%的10例,6%~15%20例,16%~25%30例,大于26%10例),仅有二度烧全国各地(包括深二度和浅二度)60例,合并有三度烧伤36例,其中合并气管烧伤2例,按严重程度分类,特重度烧伤6例,重度烧伤22例,中度烧伤58例,轻度烧伤10例。
1.1.2 合并症 本组病例多由基层医院转入,在入院时或住院过程中,有多例患儿出现并发症(见表1),其中合并创面感染36例,贫血28例,败血症10例(其中6例绿脓脓杆感染、2例为真菌败血症、1例为大肠杆菌感染、1例为变形杆菌感染),白色念球菌感染4例,肠麻痹3例,合并破伤风2例,肺部感染3例,更有1例合并四重感染。
2 治疗
本组病例急性期均采用了补液方法,并根据病情改善状况调整补液量,46例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其余50例为非湿润暴露疗法(其中:16例患儿采用单包扎法,12例采用纯暴露疗法,22例半暴露疗法混合运用),对30例有三度烧伤患儿在病情稳定后分次进行切痂植皮,在整个治疗中始终注意防治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3 结果
96例病例中,92例治愈出院(其中无后遗症86例,有后遗症者6例,)死亡2例(均为特重烧伤合并败血症),病情恶化自动出院2例;在进院时尚未发生明显创面感染的80例患儿中,按治疗方法分为湿润暴露疗法(n=36)和非湿润暴露疗法(n=44)两组,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继发创面感染少于非湿润暴露疗法组。
4 讨论
由于小儿皮肤薄而幼嫩,加之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创面感染加深损害,烧伤深度往往估计不足,因此,烧伤深度应随时评估,伤后前3D或有创面感染时每日至少进行二次以后评估为宜。对并发症的诊断要有预见性,要早发现、早诊断,这样才能及时处理不失良机。
把好“三关”,即抗休克、防治感染、修复创面。抗休克是大面积烧伤的一个关键,应根据小儿体液含量较高的特点,注意补液量,在该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发现补液实际需要量往往大于计算估计量;尤其是第二个8h偏小[1];防治感染要从免了除创面遭受污染和提高机体抵抗力方面着手,话时配合抗生素的运用,防治重点是绿脓杆菌[2],但不要单纯依靠抗生素,否则易导致细菌耐药,甚至合菌群失调。尽快消除创面是治愈烧伤的又一难点和重点。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如无感染,进行适宜的创面处理后,创面修复往往较快,但处理不当也更易导致感染和创面加深。在本组病例中采用湿润暴露疗法继发感染较少,其中二度烧伤最为满意[3,4] ,采用暴露疗法须保持适宜的温度,在冬季升温设备有限的医院可将电热褥置于金属支架与被褥之间调温,较用白炽灯加温更均匀,且经济简便易行,而对三度烧伤则要把握时机主动切痂植皮,促使创面尽快愈合。
本组烧伤患儿出现了不少并发症,尤其是创面感染和贫血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与烧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另外也与治疗和护理水平有关,因此对病情较重,烧伤面程较大和较深的患儿要更加重视全身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三度烧伤应把握时机主动切痂植皮,对防止痂下积脓和脓毒败血症有重要意义。呼吸道烧伤除作气管切开外还应注意防止肺部感染。病程较长、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更要注意防治真菌感染。小儿烧伤出现肠麻痹是病情恶货化和发生败血症的征象之一,应予高度重视。另外来自农村的患者因外用中草药消毒不严格可导致破伤风发生,本组2例合并破伤风患儿均为农村转诊入院,值得注意。
【参考文献】
[1] 刘钧澄,李桂生. 现在小儿外科治疗学[M]. 第一版.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76~85
[2] 田福泉. 细菌侵入烧伤深部组织的临床实验研究[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51(4):289~291
[3] 蒲志彪,吴杰,孝双杠,兆兴,等.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小儿烧伤72例报告[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0:4~26
[4] 徐兴才,章文杰,郑圣宝,等. 湿润烧伤膏治疗儿童烧伤的临床应用.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J]. 2003:2(6)46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