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烧伤病人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1-05-26  浏览次数:539次

  作者:唐贯文 刘金枝 莫伟 利金彩 廖清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韶关 512026

  【摘要】 目的 探寻一种安全、易操作且能替代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方法。 方法 对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同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和股静脉压(各204次),所得数据采用SPSS8.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求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回归方程。 结果 同一病人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720,P<0.01);直线回归方程:Y(中心静脉压)=0.132+0.557X(股静脉压),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P<0.05。 结论 临床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测出股静脉压的值代入回归方程,即可计算出该病人中心静脉压的值。

  【关键词】 烧伤 中心静脉压 股静脉压

  Abstract:Objective To search for a safe,convenient method which can substitute for the monitoring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via intubation of subclavian vein or internal jugular vein.Methods When th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was measured in30patients with extensive burn,femoral venous pressure was measured204times simultaneously.The obtained data was processed by using SPSS8.0statistical software packag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oral venous pressure a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ct and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m were calculated.Results In the same patients,there was a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emoral venous pressure and central venous pressure(r=0.720,P<0.01).The linear regresion equation:Y(central venous pressure)=0.132+0.557X(femoral venous pressure).t test was performed on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P<0.05).Conclusion In saving the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burn clinically,central venous pressure value could be calculated by the measured femoral venous pressure value through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Key words:burn;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femoral venous pressure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输液不仅要依据病人的神志、尿量、末梢循环等观察指标,更重要的是依据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结果,以了解血容量的情况,调节其输液速度。常规采用经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或外周静脉置入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由于其穿刺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且易出现气胸、液胸、血胸等严重并发症;而循环衰竭时外周静脉穿刺较困难。为此,我们探索一种安全、易操作且能代替颈内和锁骨下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的方法,于2000年7月至2001年6月对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分别测量中心静脉压和股静脉压,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连续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治疗的烧伤病人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50岁,平均29.5岁。烧伤面积为30%~96%,平均56.1%。烧伤深度:Ⅱ度19例,Ⅲ度4例,Ⅱ、Ⅲ度混合烧伤7例。病人心、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呼吸道、肺、胸廓及导致腹压增加的各种疾患,伤后30min至8h入院,均为烧伤早期休克。

  1.2 方法

  在同一病人身上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同时测量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①股静脉穿刺置管:选用深静脉穿刺导管针,采用低位股静脉穿刺法[1],即腹股沟韧带中点下10cm处,针尖向股动脉内侧穿刺,穿刺成功后导管进入股静脉8~10cm。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选用深静脉穿刺导管针,采用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2] ,即穿刺点选择锁骨中点下缘下方1cm、偏外侧1cm处,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1cm处,穿刺成功后使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12~15cm。③观察方法:同一病人同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值(Y)和股静脉压值(X)并记录,每例分别测量6~8次,测压时间为6:00、10:00、13:00、16:00、19:00、22:00、2:00、4:00。30例病人测量中心静脉压和股静脉压各204次。④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8.0统计软件包作直线相关性分析,求出它们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并进行检验。

  2 结果

  同一病人中心静脉压与股静脉压呈直线相关关系,r=0.720,P<0.01。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204次中心静脉压和204次股静脉压的值求出的回归方程Y=0.132+0.557X,经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P<0.05。

  3 讨论

  危重烧伤病人早期(休克期),其主要特点就是围绕“低血容量”而显现的一组临床表观[3]。中心静脉压对血容量负荷不足或过量,以及心功能不全具有极好的指示作用[4],因此它可以指导烧伤病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对烧伤病人休克期输液的量及速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为了使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技术安全和易操作,我们研究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测股静脉压代替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或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的方法。结果显示,同一病人股静脉压的值与中心静脉压的值呈直线正相关关系,根据求出的回归方程,只要测出病人的股静脉压,就可以计算出该病人的中心静脉压。表明股静脉穿刺置管测压能代替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或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且可提高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给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提供了保证。

  3.1 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可行性

  本研究对象排除了心、肝、肾功能异常,呼吸道、肺、胸廓等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各种疾病及致腹压增加影响股静脉压的各种因素,均处于烧伤早期休克状态,创面大量渗液,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是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最佳适应对象。为了及时获得反映病人体内血容量状况的指标——中心静脉压,又使操作容易、安全、方便,我们研究同一病人身上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拟以股静脉穿刺置管测量股静脉压代替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或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是可行的。

  3.2 股静脉置管测压的易操作性和安全性

  股静脉是下肢最大的静脉,具有易定位、穿刺方法易掌握且较安全等优点[5]。此外,即使外周静脉萎陷时,股静脉仍易穿刺。股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置入长度8~10cm)测股静脉压代替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它既可避免由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易发生气胸、血胸、液胸等严重并发症,又可避免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的导管长(30~40cm)、长期漂浮在血管中对血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的可能[6] 。我院对 大面积烧伤病人普遍实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输血、输入营养物质,在开放股静脉通路治疗的同时测量股静脉压,借以计算病人的中心静脉压,结果证实此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3.3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于同一病人身上同时研究其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不受不同个体因素与时间的影响,其结果可靠。在研究过程中的股静脉穿刺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前者采用低位股静脉穿刺置管便于消毒隔离与固定[1] ;后者采用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法,使穿刺成功率高,且不易刺破胸膜[2] 。在每例病人的测压次数与时间选择上,进行了科学的安排,如同一病人测压6~8次,避免次数太少存在的结果误差,且测压时间(如6:00、10:00、2:00等)是体内激素与代谢水平的高、低峰时间,即测出的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结果排除了病人体内代谢机能的影响,真实反映病人全天的状况。

  3.4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本文对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分别测量204次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值,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同一病人身上中心静脉压与股静脉压呈直线相关关系,r=0.720,P<0.01,即同一病人身上两种测压值的直线正相关关系是成立的,而且高度相关。直线回归方程Y=0.132+0.557X,对回归系数进行t检验,P<0.05,说明此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本研究适用于大面积烧伤病人通过测量股静脉压的值计算中心静脉压的值,也适用其它病情危重需监测中心静脉压的病人。它解决了传统中心静脉压测量法导管长或操作技术要求高、安全性小等难题,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提供了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大全,徐守春,盛卓人,等.心血管麻醉和术后处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8

  2 钱火红,腾月芳,徐琴,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临床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68

  3 盛志勇,郭振荣,柴家科,等.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0.62~63

  4 景华,谭启富,王学文,等.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411

  5 石敏,吕安安,朱继居,等.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98

  6 骆小京,康继红,白志荣,等.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中的应用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