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非神经科住院患者头晕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14 浏览次数:437次
作者:孙厚亮,江汉秋,孟,超,杨庆林,张晓君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关键词】 头晕,病因,会诊
头晕不仅是神经科最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也常见于临床其他各科,其病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虽然大部分头晕不是一种严重情况,在少数患者可能是严重甚至致命疾病的首发表现〔1〕。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出现头晕,各科通常申请神经内科会诊处理。与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不同,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均有需要各专科治疗的系统性疾病,目前国内尚无这类人群头晕病因及临床特点方面的研究。本研究旨在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头晕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并对头晕与系统性疾病关系等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今后神经内科会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间我院其他科室因头晕申请神经内科会诊病例。病例来源包括急会诊与常规会诊两部分,同一病例重复申请者以1例计入。共收到头晕会诊申请288例,剔除重复病例45例,实际纳入243例,其中男112例,女131例,年龄21~95(平均59.5)岁,年龄≥60岁118例。同期神经内科会诊总数1 150例,其中头晕患者占21.1%。多以常规会诊方式申请213例(87.7%),急会诊例数30例(12.3%)。
1.2 方法 会诊医师为住院总医师。常规会诊在收到会诊申请24 h内完成,急会诊于接到会诊电话10 min内到患者床前。会诊医师在完成会诊后,对入选病例的一般情况、申请会诊科别、原发病诊断、会诊诊断、神经系统损害与住院疾病关系等进行登记并随访。对登记结果进行构成比等统计学分析。
1.3 头晕病因诊断分类 根据Drachman和Hart分类并借鉴国内分类标准〔2,3〕分为6类:①前庭周围性眩晕,其特点是眩晕程度重,伴自主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常见水平或旋转性眼球震颤,如良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及其他耳源性眩晕;②前庭中枢性眩晕,其特点为同时伴有复视,感觉异常,肢体无力等表现,可有垂直性眼震,症状持续时间较长;③平衡功能障碍性头晕,其特点为平衡能力下降,身体不稳定感,静止时无症状,活动时出现头晕;④系统疾病相关头晕,其特点为头晕症状出现伴随系统性疾病如贫血、体位性低血压、心功能不全等,无其他可解释的病因;⑤精神因素相关,其特点为头重脚轻,头脑昏沉,模糊感、 漂浮感等异常感觉。此类型往往发作时间较长,与心理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常伴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情绪;⑥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患者所应用药物有头晕不良反应,头晕症状出现与药物应用在时间上存在逻辑关系。头晕病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必要时运用辅助检查协助诊断。主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MRI、前庭功能检查、DixHallpike试验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头晕患者科室分布 主要分布于内科142例(58.4%),耳鼻咽喉科37例(15.2%),外科36例(14.8%),干部保健科16例(6.6%),眼科7例(2.9%),妇产科5例(2.1%)。其中内科各亚科包括心血管内科68例(47.9%)、内分泌科33例(23.2%)、消化内科16例(12.8%)、风湿免疫科11例(11.3%)、肾内科8例(5.6%)、血液科6例(4.2%)。
2.2 头晕病因诊断及分布 前3位的头晕病因为平衡障碍性97例(39.9%),精神因素相关55例(22.6%),系统疾病相关36例(14.8%)。前庭周围性眩晕30例(12.3%)中最多为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BPPV)共22例,梅尼埃病7例,前庭神经元炎1例;前庭中枢性眩晕16例(6.6%)中后循环缺血11例,脑出血3例,脑肿瘤2例;药物作用相关性眩晕9例(3.7%)。
2.3 不同年龄阶段头晕病因诊断及分布 21~39岁组中最多见精神因素相关性头晕,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0~59组中最多见前庭周围性头晕,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0~95岁组中最多见平衡障碍性头晕,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表1 不同年龄组头晕病因分布〔n(%)〕
3 讨 论
头晕是一种不可测量的主观感觉,不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常见于综合医院其他各科住院患者,尽管头晕在多数情况下不是一种严重情况,但在某些患者可能是致命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因此,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出现头晕,其他科室通常申请神经内科会诊处理。本资料表明,因头晕会诊的病例数占同期神经内科会诊总数的21.1%,是申请神经内科会诊第一位的原因。头晕患者多分布于内科系统,且以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为主。可能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多为中老年患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且常常共存于同一患者,而糖尿病又是重要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耳鼻喉科头晕患者数量居第二,多为眩晕患者,会诊目的主要是与中枢性眩晕鉴别诊断。外科系统头晕患者申请会诊目的多为术前风险评估。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最多见的头晕类型为平衡障碍性,特点是卧位、坐位、站立不动时没有头晕,但在行走及转圈时出现头重脚轻的感觉,严重时有跌倒,多见于老年人,本资料显示39.9%符合此种情况,可能与住院患者年龄较大,多合并多种损害有关;其次精神因素相关头晕多见于年轻人,抗焦虑抑郁治疗有效;第三位为系统性疾病性头晕。本研究资料显示,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是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眩晕,持续时间常不足1 min,DixHallpike试验可引出特征性眼震或眩晕,手法复位治疗有效。前庭中枢性眩晕多同时伴有复视,感觉异常,肢体无力等表现,可见粗大水平、旋转或垂直眼震,可能提示致命性脑干病变,是最需警惕的临床情况。少数患者进一步血管评估后发现后循环血管狭窄,及时干预可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头晕病因不同。对于青年人,最多见的原因是精神因素相关性头晕,多伴有其他躯体或情绪表现,如心悸,睡眠障碍等。老年人群中最多见的为平衡障碍性头晕,本资料显示老人中69.5%头晕病因为平衡障碍性。其他研究也有类似报道〔1〕。人体的平衡是由前庭迷路、眼睛和本体感受系统共同保持的,这3个系统的正常的退行性变化会使人的平衡能力减退,前庭神经纤维和感觉上皮细胞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功能退化。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也可影响前庭系统通路,通过使平衡障碍阈值下降而加重症状。另外,老年人经常服用多种药物,如镇静药、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等,这些药物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流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加重头晕症状〔4〕。
很多老年头晕患者曾行TCD检查,诊断报告常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是通过超声检测脑血管血流速度,而血流速度和通过血管内的血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TCD不能检测到血管的管径,因而不能检测血流量,也就是说TCD并不能诊断脑供血不足〔5〕。而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已从国际疾病分类中删除,而代之以后循环缺血(PCI)的概念,特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本资料显示,前庭中枢性眩晕比例为6.6%,由PCI所致者比例更少,因此PCI不是头晕的主要病因,这与其他作者的研究结论类似〔6〕;而且前庭中枢性病因不到10%〔6〕,尽管如此,对老年眩晕患者进行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检查仍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Gopinath B,McMahon CM,Rochtchina E,et al.Dizziness and vertigo in an older population:the Blue Mountains 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Clin Otolaryngol,2009;34(6):5526.
2 头晕诊断流程建议专家组.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5):4357.
3 季伟华,邹 静,李 颖,等.3270例门诊头晕患者的病因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6(1):912.
4 Ishiyama G.Imbalance and vertigo:the aging human vestibular periphery〔J〕.Semin Neurol,2009;29(5):4919.
5 高 山.头晕、后循环缺血与某些诊断误区〔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6):5323.
6 Kerber KA,Fendrick AM.The evidence bas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zziness〔J〕.J Eval Clin Pract,2010;16(1):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