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肿胀刮吸术治疗腋臭
发表时间:2011-03-24 浏览次数:531次
作者:郭春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医院美容外科,江苏张家港 215636
【摘要】目的 探讨腋臭治疗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经腋窝中央皱褶小切口进行肿胀浸润麻醉,然后行刮吸破坏皮下大汗腺,术毕加压包扎固定。 结果 68例手术患者中,62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切口瘢痕轻微;6例9侧出现皮下血肿,切口二期愈合;无皮瓣坏死、感染等发生。随访3~15个月,腋部异味全部消除,有效率为100%。 结论 小切口肿胀刮吸方法能有效去除腋臭,对组织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无复发。
【关键词】腋臭;肿胀刮吸术;大汗腺
腋臭是美容外科的常见病,以往一般以外科手术切除或激光烧灼治疗,术后出现感染、瘢痕挛缩等问题对医生和患者来讲都是一大难题[1] 。为了解决以上手术方法的不足,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本科采用腋下小切口肿胀刮吸术治疗腋臭患者6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共68例,均为双侧腋臭患者,男27例,女41例,年龄17~38岁,平均24.0岁,均为门诊手术患者。其中经过其它非手术治疗无效者9例,有家族遗传史者36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及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两侧腋窝备皮后双臂外展屈肘掌心向上置于枕后,充分暴露腋部。沿腋毛分布区边缘用甲紫溶液画线确定抽吸范围,腋窝中央皱褶线为手术切口线,长约2~3cm。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单。0.25%利多卡因溶液每100ml加1∶1000肾上腺素溶液1ml制成肿胀液,每侧60~80ml术区皮下浸润行肿胀麻醉。
1.2.2 手术 沿标记的切口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于皮下组织浅层用手术刀或组织剪锐性分离达标记范围。此时形成一个腔隙,底为腋窝浅筋膜,顶为吸刮皮瓣。以特制的刮吸器连接负压吸引器紧贴皮瓣下组织逐步刮吸,以破坏皮肤真皮深层汗腺及毛囊,可见有脂肪颗粒及腋毛残渣刮吸出。至皮瓣呈淡紫红色即可,此时皮瓣厚度均匀,不含脂肪球及毛乳头。术毕检查切口内无活动性出血后,3-0丝线间断缝线4~5针,皮瓣区打包加压固定,弹力绷带绕于肩后8字包扎固定。
1.2.3 术后处理 弹力绷带术后24h除去,术后3d拆除打包包扎和打包缝线,视检皮肤缝合切口,更换敷料。常规口服抗生素治疗3~5d预防感染,1周内限制双上肢上举及外展活动,10~12d拆线。
2 结果
62例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6例9侧出现皮下血肿,经及时清理血肿后,切口二期愈合,皮瓣出现水泡;无皮瓣坏死、感染等发生。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发现切口瘢痕轻微,均无明显增生,腋部异味全部消除;腋窝毛发稀疏或无毛发生长,外观良 好;双上肢活动无障碍,无续发畸形,疗效满意率达100%。
3 讨论
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和会阴部,位于真皮和浅筋膜之间,与真皮连接紧密。其腺体导管开口于毛囊漏斗处,少数导管直接开口于表皮。大汗腺在腋窝主要分布于含腋毛的区域,一般情况下腋窝内大汗腺很少,无明显异味,当大汗腺数量较多时,腋窝内积聚的汗腺分泌物经细菌作用就产生很大的异味,形成腋臭。腋臭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1,2] 。采用无水酒精、微波或激光等非手术疗法,存在复发率高、疗效不确切等不足;采用梭形切除、“S”、“Z”形皮瓣法,术后均遗留明显瘢痕,部分患者瘢痕增生挛缩可影响上肢活动。本组采用腋下小切口肿胀刮吸治疗,通过负压方法吸除腋毛分布区皮瓣内附着的大汗腺、毛乳头、脂肪球[3,4] ,根除了腋臭形成的原因,效果良好。与其它手术疗法相比,小切口肿胀刮吸治疗有以下特点:(1)切口设计于腋窝中央皱褶,切口小,瘢痕不显,符合美学要求;(2)肿胀麻醉效果好,组织间隙增大,利于彻底去除汗腺及毛囊,损伤小,出血少;(3)刮吸术使整个皮瓣厚薄均匀,有效保存皮瓣真皮层的毛细血管网,利于皮瓣成活;(4)切口愈合后瘢痕细小,腋毛稀疏或无生长,异味消失,临床效果好。但手术同时要注意:肿胀麻醉量要足,浸润层次宜浅,分离范围要到位,刮吸要充分,术毕止血要彻底,术后检查要及时。如有血肿发生,要及时清除,并加压包扎。
[参考文献]
[1]ATKINS J L,BUTLE P E.Hyperhidrosis:a review of current man-agement[J].Plast Reconstr Surg,2001,110(1):222.228.
[2]乔先明,崇恩球,董全迪,等.S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打包加压法治疗腋臭体会[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19(4):253.
[3]PARK S.Very superficial ultrasound-assisted lip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axillary osmidrosis[J].Aesthetic Plast Surg,2000,24(4):275.279.
[4]TSAI R Y,LIN J Y.Experience of tumescent liposuton in the treat-ment of osmidrosois[J].Dermatol Surg,2001,27(5):44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