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腰腹部再次吸脂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02  浏览次数:511次

  作者:秦鸿志 朱丹彪 龙昕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广西 柳州 545007

  【摘要】目的 探讨吸脂术操作方法的改进,提高吸脂手术的体形塑造效果。方法 采用腰腹部切口,对16例腰腹部吸脂不满意的患者进行复吸。结果 随访7~21个月,16例患者体形塑造效果均满意,无明显反弹。结论 合理的操作方法可明显提高吸脂的体形塑造效果。

  【关键词】 外科 整形 腹部 脂肪切除术 并发症 再手术

  吸脂减肥技术是目前应用于体形塑造、健美的一种临床手术方法,开展也相当广泛,尤其是1987年Klein[1]首次提出肿胀麻醉法脂肪抽吸技术后,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某些技术的不合理应用,相应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切口的不合理选择、注重吸脂减肥、体形的整体塑造不够,导致最终效果欠佳。自2001年1月~2004年8月,我院对曾在外院采用不合理切口、吸脂不均,进行腹部吸脂后致腰部臃肿、体形塑造不佳、效果不满意的16例患者进行复吸,整体效果明显改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16例,共34个部位;均为女性;年龄30~46岁。均为腰腹部脂肪堆积,影响体形美观,半年前曾在外院采用脐部及腹股沟部切口行腹部脂肪抽吸术,后因腹部脂肪仍残留较多,腹部欠平坦,腰部脂肪堆积更明显,要求再次手术。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设计及准备 术前行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正常者才能施行手术。测量患者体重及抽吸部位的周径,立位时用甲紫标记抽吸范围:上、下腹部,左、右腰部及部分臀部。以腋前线与脐下2cm水平线交点处做双侧腰腹部横切口各1cm。

  1.2.2 手术器械 直径为2mm、4mm、6mm等3种不同管径和不同侧孔的吸头;自动注液器,负压下不塌陷的透明硬质胶管,国产负压脂肪抽吸器。

  1.2.3 手术操作 患者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左、右两侧腰腹部切口进针,在皮下深浅层脂肪组织内注入膨胀液(配方为:利多卡因400mg、地塞米松5mg、5%碳酸氢钠5ml、肾上腺素0.5mg、生理盐水500ml)至皮肤发白、发硬。先用管径为6mm吸头行隧道法快速吸去深层的脂肪;再用管径为4mm的吸头,行腔隙或隧道法结合吸去浅表及残余脂肪。由于为再次手术,患者皮下之瘢痕索条较多,且易于出血,抽吸较费力、困难。我们采取静脉加用止血药及增大补液量,以稀释血液及维持液体平衡并减少实际出血量,平均补液量达5000ml;抽吸脂肪动作较通常频率减慢,并多用4mm吸管,以减少创伤。检查抽吸创面平整,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挤出残余膨胀液,置胶片引流,切口缝合两针,棉垫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腰腹部。

  2 结果

  本组16例再次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抽吸部位平整,腰部曲线显露,均获满意效果。所有受术者一次吸脂部位均达2个以上,一次最大吸脂量3500ml,最小吸脂量1500ml,平均2100ml,抽出脂肪与膨胀液的注入比为1.0∶2.5左右。所有患者经随访7~21个月,局部形态、周径改善明显,体重减少不明显,但均未见反弹。

  3 讨论

  3.1 手术目的 肿胀吸脂技术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局部减肥治疗,尤其在体形塑造方面,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广泛开展后,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技术改进及合理应用技术。尤其要明白手术的目的:一是单纯的体形塑造,二是减肥及体形塑造,三是某些疾病治疗的要求,而非单纯的吸脂减肥,降低体重[2],这在选择病人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3.2 切口选择 本组16例复吸病人中,12例原来采用脐周切口,4例采用腹股沟切口,均是吸脂不足,尤其腰部未能吸到,而致外形改善不理想[3]。在临床上,腹部需要局部减肥的病人,往往腰部也是过于臃肿的。单吸腹部,常常会使腰部相对更臃肿。在腰腹部需要吸脂减肥的病人中,一般可选择的切口或切口组合有:①脐周切口,可以抽吸上下腹部范围的脂肪,优点是切口非常隐蔽,愈合后切口痕迹不明显,病人乐意接受,但腰部脂肪不易吸到;②左右腹股沟切口,可以抽吸上下腹部范围的脂肪,该切口同时可作为引流口,避免了其它切口需要另开口置引流条的弊端,切口亦较隐蔽,可以双人同时抽吸,但腰部脂肪亦不易吸到;③左右腰部切口,可以很方便地抽吸到上下腹部、左右腰部,部分臀部亦能抽吸到,抽吸范围广泛,可以双人同时抽吸,较上述两种切口痕迹稍明显,但并不明显影响美观,且可以采用精细的缝合技术改善。我院自2000年以来,基本采用腰腹部切口进行腰腹部吸脂术,获得满意效果。

  3.3 并发症的预防 脂肪抽吸技术虽然开展了约20年时间,但至今并发症仍不少,甚至还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如肺梗死、肺脂肪栓塞综合征等。对此我们采取:①给予充足的血容量,输液量是抽吸量的2.5倍,以林格液为主;②维持尿量在200ml/h左右;③术后早期活动等来预防[4]。其它一般并发症:①皮下硬块:皮下脂肪组织残留较少,创面的广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预防:保留适当厚度的皮下脂肪,术后3~6个月可恢复正常。②皮肤知觉障碍:抽吸过程中皮神经末梢分支损伤。预防:皮下浅层吸脂时改用管径<5mm的吸头。③瘀斑:损伤皮下真皮血管网,术后压迫不当、引流不畅,淤血被皮肤吸收。预防:保留真皮下脂肪厚度0.5cm以上。④血清肿:术后压迫不均匀,切口引流不通畅。预防:术后吸脂区用柔软敷料和弹力带均匀压迫,并置可靠的引流。⑤凹凸不平:抽吸不均匀,浅层抽吸时所用的吸头管径较粗。预防:抽吸时应由深至浅,充分交叉,尤其浅层可用管径较细的吸头充分交叉抽吸,对称的部位注意吸出量相等[5]。⑥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过小吸头进出磨擦边缘使皮肤坏死,术后长期渗液,不愈合。预防:切口要大于吸头管径1~2mm,以减少磨擦力度。本组病例由于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毕前创腔庆大霉素冲洗,术后嘱患者服用抗生素,无一例出现感染。本组患者皮下脂肪保留较少,使皮肤与深部组织粘连,且由于皮肤自身的弹性,术后未出现皮肤松弛及皱襞。

  【参考文献】

  [1] Klein JA.The tumescent technique for liposuetion surgery [J].Am J Cosm Surg,1987,4(4):263.

  [2] 陈育哲,尤维涛,李东,等.环周一期吸脂塑形术[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17(3):174.

  [3] 朱力,秦荣生,陈育哲,等.多部位一期肿胀吸脂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3):154.

  [4]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00-1202.

  [5] 李卫,魏有志,许涛,等.影响吸脂术疗效的因素[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8(2):6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